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在多个重要场合,阐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考量。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紧扣改革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四个方面,就如何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作出战略指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理念一变天地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开阔视野、打开格局。

    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从中国版图看,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三角正是箭镞,既是发展的排头,也是改革的前沿。

    “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三角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凝聚改革共识,激发社会活力,将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

    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封关运作攻坚期。今年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实施迎来4周年。4年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制度集成创新被摆在突出位置。

    集成,意味着什么?一件专利授权,从过去的600天至1000天缩短到了50天至90天。

    这得益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行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由“散”向“合”。

    改革,不仅要系统集成、协同发力,更要抓住关键、精准发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主攻方向。

    系统集成、突出重点,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改革的实效性。

    春耕备耕时节,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戴宏告诉总书记,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2个多月后的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重要文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三个“更加注重”,蕴含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总书记明确要求,“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

    平稳通过斜坡和楼梯,可以轻快奔跑,遇到磕绊能够敏捷调整……今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亮相。

    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引导中国开启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经济发展的变革之旅。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在多个场合作出系统阐释和重大部署。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关键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央深改委先后召开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方案,指向的正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优化调整。

    “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阐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深刻道理。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46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11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而今迈步从头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又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

    (记者 张晓松 朱基钗 黄玥 姜琳 陈炜伟 孙少龙)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