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抢跑”思维方能破除幼小衔接焦虑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幼升小无疑是一道重要的门槛。随着招生季的落幕,家长们的心中却并未完全放下重担,反而因铺天盖地的幼小衔接广告而滋生出新的焦虑。“孩子要抢起跑”“幼小衔接倒计时99天”“一年级之前要掌握”等营销广告似乎在暗示着:不提前学习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们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包围,这股压力来源于何处?一方面,是社交媒体上营销号与教育机构精心编织的“抢跑”故事,它们通过夸大其词的广告语,如“轻松入学”“速成汉字专家”,成功地触动了家长们的敏感神经。他们深谙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盼,巧妙利用这种心理,将“提前学习等于成功”的观念植入人心。他们刻意营造出一种竞争氛围,让家长误以为不让孩子“抢跑”就会落后,从而陷入无休止的比较与追赶中。在这样的一种急切的状态中,很多家长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超前学习”,也就慢慢忽略了孩子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另一方面,部分学校未能落实“零起点”教学的要求也是加剧家长焦虑的因素。“零起点”教学的理念,即无论儿童在入学前是否学过拼音、加减法或英语,所有学生都应被视为站在同一起跑线,教师的教学应以此为基础展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可能会受到外界压力或自身考量的影响,未严格执行这一原则。这导致一部分没有提前准备的孩子在入学初期感到吃力,无意间印证了“抢跑论”的合理性,而让本应平等的起跑线出现了倾斜,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担忧。
科学的幼小衔接,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适应性的提高。真正的衔接,应该是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建立起一座稳固的桥梁,让孩子们能够平稳过渡,而不是在知识的海洋中盲目冲刺。
幼儿园应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化教学、团队合作项目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幼儿园还应与小学紧密合作,共同设计过渡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适宜性,减少孩子的不适应感。
小学则需在开学初,通过低强度、趣味性的活动,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逐步引入学科知识。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孩子都能跟上节奏,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举办家长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共同营造一个支持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家长的角色不应仅限于被动接受教育机构的信息轰炸。相反,家长应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是智力的准备而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育儿的主线,应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不是等到要上小学了才开始培养。当然,小学与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有巨大的差异,家长可以从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给予适当的准备。
幼小衔接,是一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接力赛。唯有摒弃短视的“抢跑”思维,回归教育的初心,关注孩子个性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从焦虑到科学引导的转变。幼儿园、家庭与学校应携手并进,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鼓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迈向人生的每一个新阶段。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