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的元老冯钟芸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冯钟芸教授给人的印象特别随和,丝毫没有什么架子。虽然年岁大了,但系里有活动,什么政治学习啊,教研室或党支部开会啊,她都不辞辛劳地从城里赶来学校参加。冯钟芸是很资深的教授,我们对她都很景仰。她是河南唐河人,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学术家族:父亲冯景兰是著名地质学家,大伯冯友兰是著名的哲学家,姑姑冯沅君是文学史家、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堂妹冯钟璞(宗璞)是著名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是她的堂姑父。据不完全统计,冯家三代在科技、文化界教授级的人物就有30多人。冯钟芸的丈夫是著名哲学家任继愈,他们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育有一女一子。

    1941年,冯钟芸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在学期间,她曾在西南联大附设中学任语文教师。当时西南联大很多教师都在中学兼课,这也是为了补贴生活。现在很少人知道,西南联大曾有两个中文系,一个是大家熟知的联大中文系,还有一个是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的中文系,沈从文就曾在那个中文系任教。

    当时西南联大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开设过“大一国文”。这是全校(包括文、理、法、工各系)学生的必修课,大一国文不过关,就不能升级。1943年夏,冯钟芸任西南联合大学的助教,就教过“大一国文”。她在《芸叶集·自序》中回忆:“当时大一国文的教师很多,阵容很大。如余冠英、李广田、李嘉言等和后来的名教授邢庆兰、刘禹昌,都在西南联大教过大一国文。与现在相比,这是一个好制度。早年的大学毕业生文章写不通的比较少见。”

    联想到十多年前,我也曾经力推在北大开设面向全校的“大一语文”,还主持编写过几种大学语文教材。学校也支持,召开过全校理科院系负责人会议,征求意见。院长们都说现在学生语文水平堪忧,有些连实验报告的文字都写不通,就都赞成开设语文课。可是因为学分限制,“大一语文”只是作为选修,有些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也就始终上得温温吞吞。不知道现在这门课是否比较好些了。

    1946年底,西南联大教师复员回京津,冯钟芸受聘于清华,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开设过“写作实习”“中国语文教学法”等课程。1952年院系调整后,冯钟芸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后一直在北大教书。她讲授古代文学,主要是魏晋南北朝那一段,还开设过专题课“杜诗研究”。冯钟芸主要著作有《杜甫研究论文集》,人物传记《庄周》《屈原评传》《杜甫评传》《关汉卿评传》《贯云石》等,还有自选集《芸叶集》。

    2005年一天早晨,冯钟芸先生外出散步,突然病逝,享年76岁。我接到噩耗,随即与时任中文系党委书记李小凡赶往城里冯先生的寓所悼念。只见任继愈先生端坐在屋里,两眼直视发呆,不言不语。我们也都只好静默,此时说什么都好像有点儿多余。冯钟芸先生本来身体不错,说走就走了,也算善终。

    不久前,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现任所长汪锋跟我说,为了庆祝语文所成立20周年,打算举办几次有关语文教学的研讨会,还想为北大关注语文教育的学术前辈出一本语文论集。我说这很好,不要忘了选收冯钟芸先生的文章,她可是最早在清华开设“中国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元老,又曾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教材审定委员。只是我很后悔,当初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成立时,冯钟芸先生还健在,何以未能向冯先生请益呢?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