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思维融合驱动 赋能专业人才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面向培养服务轨道交通行业的高素质材料类创新人才需求,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明确对接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和瞄准“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探索形成“思政教育融合、工程思维融入、专业交叉融通、政企专创融汇”的教育方针,积极赋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多维驱动”思政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创新专业思政育人机制

    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工程。学院通过组织专家辅导讲座、教研室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推进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新“大思政+全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中植入“铁路红+赣鄱红”文化,结合“交通+”材控/高分子专业内涵,推进“树榜样、悟思想、建新功”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活动,打造“红色螺丝钉”、“一站式”学生社区等品牌。

    通过讲述为高速铁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国工匠”奋斗故事,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理解材料科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科学精神,感悟“大交通+小工匠”精神,有效提升学生运用工程思维的能力。

    “虚实结合”工程思维融入育人体系,创新行业协同育人作为

    工程思维是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际工程需求为导向,采用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工程需求出发分析解决问题。依托江西省虚拟教研室等省级教学平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行业高校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开展教学研讨和线上公开课,共商培养方案,线上为本科生授课。

    联合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与省内行业名企合作。如围绕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强化交通特色,专业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本科生实践基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面向轨道交通行业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江西瑞昌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产学研用研发中心。引导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在真实工程环境中锻炼其实践能力。

    “双向奔赴”专业交叉融通育人格局,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专业交叉融通,打破学科壁垒。学院定期举办跨学科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跨专业交流,为学生提供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学院鼓励学生院内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专业课程交叉,在不同学科的知识碰撞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同时,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和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等,促进专业和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在毕业设计环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每年增设交叉选题,通过毕业设计跨专业联合指导,打通本科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打好优势专业协同育人“组合拳”,发挥相近专业方向的“双向奔赴”效应,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层层推进”政企专创融汇育人焦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发挥高校教育主体作用和头部企业的产业优势,构建知识传授和创新实践“双主体”,积极推进产教、科教、专创“三融合”育人高地,构建了“产—学—研—用—管”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努力实现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学生们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从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到实施调试、全程跟进,逐步形成“一心、二翼、三融、四系、五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和创新空间。通过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引导学生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材料选型、工艺选择到成本核算等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思考,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明显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稳居全省前列,主要就业于轨道交通和汽车行业。

    学院育人效果明显,专业成果丰硕。近年来,学生累计获学科类竞赛省级以上奖励近300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申请专利200余篇(项);专业先后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3项,专业教师在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课程获评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8门次;获批江西省教改课题10余项;学院先后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西省“十四五”特色专业;在最新一轮的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均名列全省首位。

    未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材料类专业人才。(沈明学 唐延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