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绿色化工 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新工科背景下,化工是实现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之一,尤其是地方院校化工专业具有覆盖面广、应用性强、区域特色鲜明等特点,是专业优化布局的关键一环。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紧扣苏北区域绿色发展脉搏,以地方发展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绿色工程”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流程,建设聚焦“绿色工程”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化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案例库,搭建了融入绿色化工理念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和创新创业育人平台,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构建了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绿色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服务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科研支撑。

    思想引领 将“绿色工程”理念融入专业培养课程体系

    面对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学院以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绿色发展、具备“绿色工程”素养、掌握“绿色工程”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定位,系统性设置“绿色工程”相关课程,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绿色发展、“绿色工程”等元素,构建“绿色工程+”课程教学体系。学院将学习课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入学到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前阶段,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基本知识传递给学生。第二阶段对应在此之后到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阶段,重点传授“绿色工程”技术,培养学生“绿色化工+”基本实践技能。第三阶段对应高年级阶段至毕业,通过组织学生全员参加化工设计大赛,积极参加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及各种创新创业和科研竞赛等活动,以师带生、以赛代学、以赛代练,将具有“绿色工程”素养和技术的工程与产品设计融入更大的工程系统、环境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绿色工程+”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人才培养的整个流程上,建构了“绿色工程+”课程体系,形成区域特色显著的链式“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绿色化工技术实践—绿色化工素养养成”地方院校化工专业递进式工程教育模式。

    结果导向 构建“绿色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层设置,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基于“绿色工程”的理念和原则,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绿色工程+”基本理念,并使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专业的综合实验、化工仿真及相关的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工+”设计理念,并使其将该设计理念融入工艺的探索设计以及生产流程;通过创新技能训练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高年级的高阶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工+”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工具属性,让学生掌握“绿色工程”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使其未来可承担起绿色化工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艺实施与优化、生产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任务。从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到复杂的工艺流程设计,从模拟工业生产到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创新思维,体验到化工行业的魅力,增强了竞争力。

    多元协同 打造绿色化工教育创新创业教研共同体

    学院秉承“创新、绿色、融合”培养理念,将多方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合力。依托江苏省优势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绿色化工工程创新实践教研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将绿色化工的理念和技术融入科研项目工作;加强校企合作,面向企业技术需求,设立学生创新课题,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巩固、深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强化绿色化工工程理念;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的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大力推动“校校协同”;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国家竞赛,孵化绿色创新成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为区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展现责任和担当。

    持续改进 优化正向积极、良性循环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院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时,遵循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确保评价活动的开展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坚持建设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评价的层次和指标选取突出全面性,围绕面向区域绿色发展的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建设、教育投入与组织机制保障、教育过程及教育成果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规律,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明确各指标间的层次关系,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隐性指标和显性成果有机结合,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出发,全面客观地进行各项指标的选取和评价。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动态、可操作。该评价体系在梳理影响面向区域绿色发展的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教育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为核心要素,包括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共4个层次的评价架构。

    学院经过近10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完成了“绿色工程”理念融通专业人才培养全流程的教学体系构建,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勇于创新实践,促进人才培养体系迭代升级,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的化工专业人才,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工领域精英而不懈努力。

    (周守勇 吴飞跃 李梅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