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思考部署学校数字化转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7-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成立大会发布《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域进展报告》。该报告在调研过程中收集的校长和教师开放性意见表明:绝大多数校长和教师对教育数字化持积极欢迎态度,但也对教育数字化中的不利于孩子视力、信息冗余太多、平台太多、出故障的概率较高和增加教师负担等问题表示担忧。 

    校长和教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态度和信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数字化的成效。因此,面对校长和教师普遍担忧的问题,首先必须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场景,引起学校组织架构、系统功能、运行模式、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创新与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过分担忧教育数字化,只会贻误利用数字化赋能学校教育发展的时机。因此,校长和教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问题要客观对待,对学校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有前瞻性的思考与部署。

    当然,对于教育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去解决。学校可从业务、人员、技术的角度审视和改进学校内部教育数字化的具体实践。这些具体实践主要与教育一线的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相关。这些人员在教育过程(即业务过程)中与技术进行顺畅交互,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微观实践。从育人服务的角度来看,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重新设计与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流程,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从人员组织的角度,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学校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技术基础设施,以支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此外,还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外部的政策环境,持续完善学校全局性、前瞻性的数字化战略规划,汇聚各方合力,开展更加系统化的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学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与实践迭代,才能跟上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针对上述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学校可以在此理论框架下,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例如,“信息冗余太多”表明教师与学生存在着抓不准关键信息的问题,可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方面着力,重点提升师生的检索与搜集信息的能力,重视信息甄别与筛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引导师生敏锐地捕获和辨别真信息与假信息。

    “平台太多”以及“增加教师负担”则表明师生并未能利用好数字化手段,可从数字技术和学校育人业务充分融合的角度进行解决。一方面,应明确师生在教、学、管、评、考等典型场景的真实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平台和工具;另一方面,要与平台和工具提供者建立沟通完善机制,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平台和工具等技术环境,使学校与服务提供者形成利益共同体。

    “出故障的概率较高”表明学校层面还没有形成有效迎接数字时代的工作常态,可从学校组织制度和技术保障团队的角度进行解决。对于简单的技术问题,应设立校内技术团队和制度措施进行即时解决。对于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则可通过与平台和工具提供者的有效协同来尽快解决,将学校与平台和工具提供者紧密联系,形成稳定长久的合作机制。

    “不利于孩子视力”则是数字技术时代的普遍性问题,可从技术设备本身以及教育政策的角度进行解决。学校在采购设备时应注意产品的护眼属性,购买具有认证的高质量产品以及多模态的智能设备。同时,应关注最新的数字教育装备功能质量标准文件,保持和政策的一致性。也可以通过设置设备的使用时间、使用亮度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字设备使用习惯,减少电子设备对视力等方面的损伤。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校长和教师能正确认识教育数字化的内涵并引领学校教育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并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数字化的必经之路。成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学校育人服务过程中持续地使用数字技术,持续地推动学校教育各场景的数字化转型,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最终助力学校实现自身的使命与愿景。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主任、副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