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8-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盛夏的白洋淀荷花盛开,苇丛间鸟鸣阵阵,鱼鹰和灰鹤等禽鸟展翅翱翔于高空,引得游人驻足观望。“现在白洋淀生态逐年向好,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你看,水底的水草都清晰可见,其中有我们些许贡献。”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洪杰颇为自豪地说。

    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河北大学党委把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作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

    2017年12月,河北大学雄安新区研究院获批成立,统筹全校科研力量服务雄安建设。

    雄安新区设立后,“华北之肾”白洋淀迎来最大规模生态治理。在此过程中,河北大学将白洋淀流域生物保护与生态环境系列研究作为发力点,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安新科研基地,并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了两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形成了一个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后勤保障于一体的科研综合体。”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雄安新区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红军说。

    研发6项整装成套技术和17项关键技术,完成8项示范工程,净化湿地总建设面积达6.34平方千米,累计日处理入淀水达45万立方米,有效支撑白洋淀水质保持Ⅲ类;项目成果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由30余名专家、青年师生组成的水体治理团队长期扎根白洋淀,在圈头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雄安新区生态监测中心开展科研工作,该团队近年来成果丰硕。“团队项目‘荷红苇绿—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综合治理·公益纪实’还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金奖。”团队成员、青年教师刘玲说。

    作为一座世界瞩目的“未来之城”,雄安新区自设立之日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河北大学也提供了大量智力支撑——

    学校团队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积极参与当地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等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学校定期组织国内高水平专家,面向雄安新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法学团队在服务雄安新区立法、司法、执法、公共法律服务保障等工作方面不遗余力,曾先后组织“雄县社工站一对一指导”等社会治理和法律服务活动。

    组织12批次62名医疗技术骨干入驻雄安新区县医院(安新、容城、雄县)“蹲点”帮扶,填补多项临床治疗空白,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项,培养专业技术骨干394名。

    牵头起草《雄安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案》,开展雄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技术项目实践、义诊、医疗单位建设探讨等多项服务活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助力新区高水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河北大学相关研究团队还参与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雄安新区)实施方案》等新区规划、政策的制定工作,74篇对策建议得到肯定与采纳。

    ……

    去年6月份,河北大学党委又出台《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出五方面15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学校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7年来,河北大学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围绕雄安新区建设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标准高质量服务新区建设中彰显了高校担当。

    “我们将一如既往紧密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需求,为建设未来之城、千年之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河北大学党委书记郭健表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