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引领实现小初无痕过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8-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

    基础教育存在时间跨度大、学生变化大、学科学习要求差距大等特点。其中,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节点,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生着显著变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发挥办学优势,科学有效地做好小初衔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大辅仁学校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系统规划突出九年贯通,强化学段衔接

    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秉承“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构建九年一贯制教育体系,按照“儿童为本,学段贯通,双向衔接,系统推进”的原则构建了小初衔接长效机制,帮助学生平稳过渡适应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学校构建了以“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纵横交织”为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育管理、师资配备等方面全面贯通,并在关键时间节点强化衔接。以语文阅读课程为例,学校统筹课内与课外、精读与泛读、统一与差异、学科与综合4个关系,建设了“兴趣、整本、主题、开放”4个层级的阅读类型,以达成小初贯通、纵向渐进、螺旋上升的效果。

    同时,学校抓住小初衔接的关键年级,在衔接的关键节点上做突破,如六年级下学期到七年级上学期,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和融”衔接教育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打造“和融”课程,指向全域衔接和素养提升

    “和融”即和谐交融、融会贯通。“和融”衔接教育综合性课程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优势,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段不刻意割裂,实现学校育人理念、学科教学理念、师资调配、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和谐融通,包括环境适应课程、学科先导课程、自主成长课程等子课程。

    第一,文化浸润的环境适应课程。一是校园环境适应课程。以跨学科、螺旋上升式的“校园主题”课程为例,在六年级衔接阶段进行“制作学校的立体模型”STEAM项目式学习,七年级组织学生用地点打卡的方式熟悉校园功能结构,八年级开展“校园定位越野活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一次次与学校的深度对话中加深对学校的了解。二是文化环境适应课程。从六年级的毕业典礼到七年级的入学迎新仪式、校歌传唱和学习规范养成,通过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文化认同。学校还邀请优秀初中毕业生回学校讲述精彩的初中生活,初三教师也会来到六年级,介绍初中的学习生活特点,减少学生升入初中的陌生感。

    第二,指向素养的学科先导课程。为解决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方式与能力衔接的问题,学校进行了指向深度学习的新常态课堂教学研究。以“数学质疑式教学”为例,学校建构了九年一贯、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数学质疑式学习养育系统,形成了教学经典通用流程以及小学低段、高段和初中教学模型变式。各学段课型均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依据各个学段的要求和学生能力各有侧重、螺旋上升。同时,学校开发了学科衔接课程,组织中小学骨干师资,通过联合教研,开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和理综的项目式衔接课程,在六年级下学期和暑假期间,以学科周的形式组织实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初中的学习要求和中小学知识的衔接。学校还将部分中学教师安排到六年级教学,自然而然进行习惯、方法、节奏的渗透。

    第三,激发内驱力的学生自主成长课程。升入初中后重新编班,成为很多学生改变自我的重要契机,七年级开学后的班级破冰课程和三年规划指导,是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环节,学校充分激发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一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程。学校打通了九年一贯的学生学习力培养路径,在课堂教学、作业、改错、知识整理等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进阶式的结构化学习能力培养架构。二是高效的时间规划与利用课程。学校以时间管理为切入点,系统设计了九年一贯时间管理养成体系,从认识时间开始,逐步学习如何利用时间并自我规划时间,尤其是进入初中后,在学校《时间管理手册》的帮助下,培养学生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三是注重心理调适的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兴趣、特长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心理素养发展。实行全员导师制,小初教师合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

    家校协同强化保障,构建一体化衔接教育生态

    一是教研训贯通建设。学校充分利用制度优势,在学科教研、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统一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中学学科教研组长领衔协同教研团队,实现中小学一体化教研机制,建立了跨学段、跨学科的对话式教研,两个学段形成了体系化的学科教学内容、螺旋上升的能力培养方法、分阶段落实的素养培养策略。

    二是家校社一体化衔接。学校开设了家长同行课程。每年3月,对六年级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开设小初衔接问题对家长进行专业的指导,邀请专家为家长作专题讲座,引导家长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还组织优秀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开设家长讲堂,介绍初中的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开设家长沙龙,面对面了解家长需求。通过协同家庭与社区的力量,为学生打造全场景的衔接氛围。

    经过10年探索,学校建立起了系统的九年一贯制衔接教育体系,这个探索过程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首先要尊重科学和规律,只有遵循学生发展特点的课程和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要系统设计和实施,衔接教育重在营造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变化的生态,需要校家社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做好身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大辅仁学校执行校长、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专业博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