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立足全球化背景,开设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学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国际视野以及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其中,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学院秉承“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依托优秀的教师团队、合理的课程设置、先进的教学设施,截至目前共培养了360名遍布于国内外、懂中国知世界、语言功底扎实、应用能力良好的优秀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日语教学“金课”

    为了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院严格按照日语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开设新课程并完善现有课程,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课程学时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学时执行,每门课程均有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表实施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编制试卷;每门课程均配备相应的教案及标准试卷;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督导、检查学生作业、实施教学质量问卷调查,严抓教学质量。经过系统安排与科学规划,学院精心构建了一套跨文化课程体系,其中既包括传统的语言基础课程,又融入丰富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理论传授,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谈判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在模拟场景中练习,提升跨文化沟通技能。同时,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如为外籍人士提供语言帮助、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

    强化师资力量

    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

    要切实提升日语跨文化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重视日语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要求日语教师不断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在熟知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学习,了解日本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知识,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近年来,学院持续加大对日语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使日语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组建成师资力量较强、教师层次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中包含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在读博士的教师1名、硕士学位的教师9名,分别承担日语专业课程、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课程、大学日语课程和公选日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注重教学研讨与教师进修,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例如,学院成立教研室,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和教案检查,不断优化日语教学内容,探索契合学生成长特点的日语教学模式与活动,提升日语教学质量;面向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和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针对“大学日语”“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进行评价,使教师相互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再如,组织日语专业任课教师“云端”参加外研社“大学日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接受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在日语教学方面的专业指导,深入学习如何结合教材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将教材各板块内容与大学日语课堂有机结合等,帮助日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组织日语专业任课教师参加线上“第八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引导教师结合中日关系发展动态,从日语新闻报道中寻找与中国有关的内容,打造既有日语知识又有中国元素的日语教材,培养学生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此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修正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日语课程思政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理念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教师在传授日语知识和表达技能的同时,还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在日语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求真、触情、传递价值”,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学院日语专业立足日语的内在特点与教学规律,全面梳理日语专业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政元素逐课导入、层层深化,挖掘其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用外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一是在高级日语课上讲解每周热词。结合PPT向学生用日语介绍这一周国际或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与之相关的日语词汇。例如,在中秋节当天讲解当周热词“中秋节(十五夜)”(前面是中文的表达方式、后面是日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尝试用日语简单介绍中国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包括时间、意义、欢庆方式、美食等,同时带领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学习日本中秋节的相关信息。再如,大一新生军训期间,围绕“军事训练”这一热词展开深入讨论,让学生探讨军训常用词汇“踢正步”“站军姿”“军体拳”等的日语表达方式,思考军训的意义,包括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刻苦耐劳的品格及激发爱国热情等。最初学生可能只会说单个词汇,通过不断提示和引导,学生逐渐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二是将日语知识与时政新闻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例如,围绕“攀比心态”这一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借此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再如,围绕“理想抱负”的话题,让学生畅聊自己的理想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把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三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针对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行正确辨析,避免教师出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围绕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开交流探讨,科学合理地进行日语课程设置,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辩证看待文化差异性,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为开展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培养模式

    营造浓厚的日语学习氛围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既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理论基础与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还必须进行语言交流实践,才可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学院在注重课内语言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具有日语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开设实践创新班,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开设“日本文学鉴赏俱乐部”课程,设置“日本上代文学”“中古文学”“中世文学”“近世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几个模块,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能力,通过对日本古代到近现代文学的学习,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举办日语口语训练营,围绕旅游日语、日语翻译、日语配音、日语会话开展日语教学,通过系统性的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知识水平与应用技能,帮助学生了解日本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三是组织“地道日语养成训练营”,开展“日语豆知识竞赛”“日语面试模拟考场”“杂谈会”等活动,将日语口语词汇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大胆交流,熟练掌握各个场合的口语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

    “走出去”“请进来”并重

    加强合作办学

    学院始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学生赴海外高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参与当地社区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语言技能,更能够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效沟通,培养其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学院还定期邀请国际学者来校讲学,举办跨文化研究论坛,为学生提供与国际学术界直接对话的机会,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视野。多年来,学院与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多个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平台,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学院推进新文科建设,与杭钢职教集团联合创办校企合作专业;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建立校校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搭建更高水平的学习就业平台;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2009—2013年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办学;2013年至今与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合作办学。今后,学院还将继续拓宽合作办学渠道,利用更多国内外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日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搭建文化理解与交流的桥梁。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实践导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日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能够逐步形成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更能够促进其全球视野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展望未来,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外语专项“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WY24]阶段性成果)

    (毛景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