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点燃教育创新引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8-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庆两江新区云锦小学学生在“智慧课堂”上听讲。资料图片

    ■教育启新程 改革再深化

    “当初教委说‘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现在这个承诺实现了。”近日,记者在重庆两江新区采访时,在不同的学校频频听到教师、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

    2011年,我国第三个、内陆省份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落户重庆两江新区。立足现实情况,两江新区锚定新赛道——教育数字化转型,自2018年开始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新区。截至2024年4月底,全区智慧课堂的激活教师人数达3081人,占全区教师的64%;建设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20所;全区超过50%的学校探索实施数字化“五育”评价。

    如何下“活”教育数字化转型这盘棋?记者走进重庆两江新区,寻求答案。

    因校制宜寻求数字化应用渠道

    2021年,两江新区启动5G教育双域专网建设工程,全区50余所学校逐步实现共享10G高速互联网出口带宽,实现教育数据异地、快速、安全交互共享。网络环境建设基本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挑起这个话头,家长们打开了话匣子:“好学校太少,还得往其他城区送娃。”“老师太年轻,成绩没保证。”……

    这些诉求,早已进入两江新区教育局的谋划之中。“新区成立时,我们通过引进一批优质学校合作办学的‘短平快’方法加速教育崛起,但问题也比较突出:整体水平与传统的教育强区、大区有一定差距;依靠引进优质学校、优质教师发展教育,未来不可持续……”两江新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李亭一向记者细数着工作中的“不到位”。

    如何满足群众的更高需求?两江新区探索了一条精细化发展的道路——“弱什么补什么”。区级强化平台等设施建设,各校因校制宜,寻求最合适的数字化应用渠道。

    两江新区不断建设完善区教育云平台,对接国家、市智慧教育专网,外联智能化专业教育平台,陆续接入区域标准化应用24个、学校个性化应用28个,从“应用为王”方向为域内学校提供全维度数字教育服务。

    “这个月几次测评中,班里有5名同学,数学学科成绩出现较大波动……”两江新区云创中学初二(3)班的7名教师围坐在一起,通过两江新区教育云平台AI教研室开展“班科”教研。

    所谓“班科”教研,就是班级全科教师针对一个月内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展开集体教研。云创中学校长饶霞介绍,“班科”教研在关注阶段内学生整体学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等,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在两江新区,各学校新型教学模式遍地开花。博雅小学利用“区级平台数据+资源”,构建“一心四环四化四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申报省级课题;两江巴蜀初级中学校提出“小灵通”教学方式,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动态均衡……

    “打通的每一条路,都是‘智慧教育路’。优质资源更便捷,数据贯通更精准,形式多样更泛在,价值共赋更开放,加速实现用智慧的方法培育智慧的人。”重庆智慧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冬憧憬着未来。

    依托云平台深入推进校家社协同

    傍晚时分,家长有序耐心地等着孩子走出校园。“如果3年前到学校门口,那看到的会是家长抱着二娃、牵着狗、穿着拖鞋,大声叫着孩子名字,一片混乱。”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长邹贤莲回忆道。

    “学校极为迫切要改变这一面貌。”在邹贤莲看来,育人是以人的成长驱动人的成长,育人过程中,学校是关键,家长同样重要。

    行远小学位于两江新区回迁房片区,学校教育提质面临大量难题。怎样才能将协同育人工作触角延伸到“最末梢”?

    行远小学依托数字化,全面推进“校家社三空间融合的智慧教育”。在横向上,以学校定制的“智学、智研、智理、智陪、智联”“五智”云平台为核心,为家长提供了解、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渠道;在纵向上,理顺“家长—家委会—动态项目组”的雁群矩阵发展模式,依托“五智”云平台,通过家校课程共建、亲子电台、亲子集会课程、云端家访等互联互补互动,实现校家协同育人。

    “我们深知,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分内事,它还需要相互作用的校家社三方共同发力。”重庆两江新区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杨莉表示,两江新区正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校家社协作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

    新的协作模式,在两江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校社协同上,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学校创建以学习为中心,有机植入智慧书吧、AI社区、智慧足球场等开放型课程的“星空间”,拓展学校与社区共建泛在、灵活、智能的学习空间;

    在课后服务上,犹如中央厨房的两江新区课后服务平台,既有校内“三点半”课堂,又有校外机构资金托管和课次监管服务,不仅供应“家长套餐”,还有“心育餐”“法治餐”等特色菜;

    在战略互补上,两江新区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编写智慧教育发展报告,开展项目研发、课题研究、讲座交流、案例输出、课堂共建、成果共享……

    协作的结果,是数字化教学改革成果不断巩固,教学更灵活、成效更显著、师生更幸福,整区校际差异系数全市最小,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高标准探索人机协同教育新模式

    “程程,今天气温有点高,你需要尽快给我打开遮阳伞。”通过平板电脑收到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发来的信息后,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程麟涵利用午休时间去种植区照顾盆栽。

    “嘉美农场小管家”“少年营养卫士”……在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的项目式学习成果令人大开眼界。

    礼嘉实验小学校长江均斌介绍,该校学生一年级就进入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学习。“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作为新校,我们积极探索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更多途径。”

    “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以智敏·编程课程、智略·人工智能课程、智联·学科智慧课程三大课程群的开设,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教育场域之中。”礼嘉实验小学副校长张佳介绍。

    “我们刚入学100天的一年级学生,在和名校五年级学生同台竞技时胜出,拿了重庆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比赛特等奖。”张佳自豪地告诉记者。

    不到5年的时间,从一片荒地到两校一园,正是靠着“人工智能撬动一所学校发展”的“看家本领”,礼嘉实验小学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耀眼明星。

    王冬介绍,目前,两江新区42所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配置了65间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室、10间乐聚创客实验室;建成线上名师工作室10个,围绕“AI教育”开展主题教研。“以礼嘉实验小学为代表,两江新区围绕‘人工智能+教育’,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着力打造优质新型学校,探索人机协同教育新模式。”王冬说。

    “近3年,我们一直在思索一个新区的教育如何从追赶走向示范,不仅将政策优势化为动力,更是将教育创新探索实践作为自己的责任。”李亭一表示,带着将“规划图”变为“实景图”的决心,两江新区将坚持“用得好才是本事,离不开才是硬道理,群众满意才是高标准”的思路,用发展的眼光打开赛道,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脚步不停、探索依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