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心育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8-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主阵地,承载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支撑湖南工业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工作视为教学工作的灵魂与核心。结合学校“擦亮工业底色、彰显包装特色”的鲜明办学理念,教学团队深度融合“关注国家、关怀民生、关爱自我”的教育理念,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的心灵注入正能量,引导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为国家输送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精英。

    深耕课程思政,心灵沃土育英才

    教学团队深耕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精心编织35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纬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通过创新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更学会了心理调适技巧,找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点,实现了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心系国家、情牵民生、自我成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教学模式,知行合一促成长

    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聚焦深化新教改、打造新形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分析课程的价值导向,确定任务点与思政点的映射关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程。

    师资优化,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立了跨校集体备课制度,打造“本校心理中心教师+十校心理中心教师(本地区其他7所高校和3所示范心理中心协作共建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四位一体”集体备课团队。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设计和指导,为本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提供政策指导和实施路径支持。教学团队紧跟学科前沿与时政热点,提炼出健康、奋斗、自信、奉献、创造、担当等核心价值,修订教学内容,使之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引领。通过8次理论教学的思政教研、示范观摩,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敏锐度与执行力。

    “三课堂”联动,知行并重。教学团队构建了“第一课堂”深化理论、“第二课堂”强化实践、“第三课堂”服务社会的教学体系。从课前预热到课中深化,再到课后转化,课程实践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依托成长辅导室和心理中心,把课堂上引发的学生自我反思,通过课后专题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心理训练,有效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以真实的心理健康项目为载体,带领学生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抽象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问题化、情境化知识,以知识反哺社会,加强社会实践与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能力,将关怀民生的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

    创新驱动,“金课”引领。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如项目驱动、情境教学、社会实践等,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传递与内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

    数智赋能,教学革新。利用微信公众号、CBT自训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数智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路径,进一步促进学生吸收心理健康知识与提升创新能力。

    循环评价,质量为先。为清除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的痛点,教学团队构建循环式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同伴互评、教师考核以及社会反馈。通过实践项目研讨,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实用技能;借助小组微课形式,使理论知识直观系统,加速知识吸收;鼓励学生在课后对实践项目进行再设计,以此巩固完善知识框架,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种循环式的评价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教育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

    实践成果显著,师生携手共成长

    教学团队与学生共同创作的微课、视频作品及企业EAP项目合作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课程群建设全面铺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获得省级线上一流课程。近两年,教学团队先后两次获得省级信息化教学及创新教学比赛一等奖,省、市级科研立项18项,其中省级教研教改4项,课程建设相关论文9篇。学生满意度在96%以上,心理状态更加积极,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团队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晏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