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头 风景正好
■跟着课本读中国
主办: 协办:人民教育出版社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名冠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历经一千八百余年风雨洗礼,与洞庭湖长相守望,演绎出“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的传奇,吸引了历代文人名士登楼远眺,奋笔抒怀。
岳阳楼之历久弥新,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一处名胜,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湖湘文化的象征,忧乐精神的传承。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里的《岳阳楼记》是无数中国人学生时代的记忆。近日,记者一行循着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诗文,来到湖南岳阳。在岳阳楼公园门口,一群年轻游客正在参加《岳阳楼记》“背诵全文免票参观”活动。“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在琅琅背诵声中,我们一起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感受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文人志士的忧乐情怀。
湖光“楼”色
寄托无限家国情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诗圣杜甫用他忧国忧民的浅吟低唱、人生理想抱负的呐喊高歌,为岳阳楼奠定了不朽的传奇。在岳阳一中高一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刘宏正带着学生们学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下册里的古诗《登岳阳楼》。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即可见雄伟壮观的岳阳楼和浩浩汤汤的洞庭湖,而淫雨霏霏的天气,更加深了对诗人忧思的理解。
文因楼生,楼以文传。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其前身为东吴大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一千多年来,虽曾屡次被毁和重修,但仍凭其自然风光之秀、建筑工艺之巧、文化底蕴之深,吸引着历代文人志士羁旅遣怀、忧乐天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千年前,屈子行吟洞庭湖畔而作《九歌》。“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诗仙李白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第一次唱响“岳阳楼”这个名字。此后,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纷至沓来,登楼赋诗,岳阳楼上名篇佳作迭出。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乃重修岳阳楼,邀范仲淹写就千古名作《岳阳楼记》,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久吟不朽的名句,让岳阳楼蜚声中外,成为千古名楼。
“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一座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走近岳阳楼,只见楼高三层,木质结构,楼顶形似古代将军头盔,别具特色的如意斗拱互相托举支撑起楼顶,儒雅与威武并具。走进楼内,一楼悬挂的《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艺术品,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拾级而上,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字迹苍劲有力,令人叹为观止。上到三楼,映入眼帘的便是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其中他把原文中“老病有孤舟”的“病”字改为了“去”字,据说是因为当时湖南湖北的血吸虫病特别严重,毛主席担忧当地人民的病痛,希望病痛能够像长江流水一去不复返,其深厚的爱民之心与岳阳楼的忧乐情怀可谓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字字珠玑,从山水出发却超然山水!”雕屏前,岳阳楼的导游正在给暑期游的学生们进行讲解,她对记者表示,现在来“打卡”的年轻人很多,“我想是因为岳阳楼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单纯的景观,其中所传达的奉献、担当精神,以及为人民、为天下的精神在今天仍不过时。”
先忧后乐
铸就独特湖湘文化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站在岳阳楼头凭栏远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为洞庭湖蒙上了一层氤氲的水汽,远处的君山若隐若现,恰似一幅水墨山水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的文字立刻跃然于眼前,而滔滔流水仿佛也幻化为一幅跨越时空的人文长卷——千年前,范仲淹神游岳阳楼,与志同道合的“古仁人”心灵交汇、畅叙“忧乐”,此后几多风烟、几经变迁,“忧乐精神”深刻影响巴陵儿女,铸就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鲜明特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千百年来,灿烂的湖湘文化如湘江奔涌,生生不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湖湘哲人士子上下求索,立功立德立言,成就了湖湘人物的星汉灿烂。
远古神炎传说,创华夏之文明,彪炳史册;汨罗江畔,屈子沉吟,赋《九章》而作《离骚》,忠贞深厚之爱国情操激励后人,留楚辞文坛之圣地;弟承师学,张轼主持岳麓书院,授徒讲学,集湖湘学派之大成。至近代,“中兴将相,什九湖湘”。鸦片战争前后,贺长龄、魏源等主政事,倡改革,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以自立,引领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想之先;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左宗棠等融合程朱理学之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之作风,勇当天下之责,成就晚清历史显赫一页;辛亥革命前后,黄兴、宋教仁、蔡锷等自强不息,不畏艰险,引领历史潮流之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等,缔造新中国,神州大地别开生面换新颜,成就中国不朽之业。
“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湖湘文化了如指掌,对湖湘人物和典故如数家珍。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对湖湘文化进行全新定位和精辟阐述,要求湖南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殷殷嘱托鼓舞人心,深切期盼催人奋进。
岳阳市教育系统把湖湘文化视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其传承弘扬培厚土壤、拓展渠道已成日常。“我们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以及塑造学生灵魂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将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岳阳市教体局基教科科长陈映军介绍说,去年岳阳全市有7000名学生参加“韶山行”活动,今年参与的学生已达24000人。同时,岳阳市委宣传部还牵头拟定了岳阳文化教育的方案及课程,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为期一天的研学,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了3条线路:岳阳楼—任弼时纪念馆、屈子祠—任弼时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力争覆盖到每一名初中生,让他们深入了解湖湘文化,浸润心灵、志存高远。
血脉赓续
传承经典忧乐精神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在岳阳楼迎面的檐柱上,这副对联赫然在目。正如其言,忧乐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基石,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如今,在岳阳市各中小学校,忧乐精神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展示出鲜明的价值追求。
“承千年文脉,育忧乐少年。”坐落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小学,日日与千古名楼相对,迄今已走过百余年。“学校以名楼为名,自然也以弘扬忧乐精神为己任。”在岳阳楼小学校长刘圭看来,对于小学生而言,“忧”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其学会爱社会、爱家乡、爱集体,“乐”即让其学会爱生活、爱生命、爱运动。在实践中,学校开展了“岳阳楼下诵经典”“岳阳楼下小导游”等课程和活动,每周有一个班级在岳阳楼公园诵读岳阳楼相关诗词,以及以“问游”的方式给景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在欣赏、学习、体验中推进忧乐精神在校园内外的浸润与传播,琅琅的读书声和潺潺的流水声相互辉映,也形成了岳阳楼公园内一道最特殊的风景。
“忧乐精神在岳阳一中百年历史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学校倾力打造忧乐文化,培育师生的时代责任,涵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彰显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坚守与担当。”岳阳一中党委书记郭光前对于如何让忧乐精神根植在一中学子的心中深有感触,岳阳一中诞生于国势衰微的晚清,成长于战乱频仍的艰难岁月,历经11次校名变更、22次校址搬迁,但薪火相传,学脉绵延,弦歌不辍。在这里,远足君山、成人仪式、龙樱计划、校友论坛、屈原农场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成为一本本灵动的“教科书”,帮助孩子们踏上探索自我、服务社会的旅程;文学社、摄影社、话剧社、青鸟社、聆心社、动漫社等丰富多彩的社团则成为学生放飞个性的舞台,化身为传承忧乐精神的鲜活载体。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千年前,范仲淹发出的怅问犹在耳畔,千年后,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学子响亮的回答,从岳阳一中的校歌里可见一斑:“千古名楼,誉满中外,洞庭湖水连着四海。忧乐精神,传颂万代,天下己任铭记胸怀。复兴的大业,祖国的期待,铸就少年英俊满堂才,我们励志,我们修身,我们求真,我们创新,中华民族前程似锦,我们信心百倍地朝前迈!”
新时代是呼唤人才也是造就人才的伟大时代。今天的中国,正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探寻课本里的中国,回顾历史,更要赓续湖湘文化的历史血脉,感悟忧乐精神的伟大力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时代大潮中感恩奋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