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强师有了纲领性文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8-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3年9月9日,在全国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王嘉毅介绍,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要分成两个阶段达成。第一个阶段是,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王嘉毅特别介绍,《意见》就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五方面重要举措。一是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二是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五是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创新开展教师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答题”

  《意见》提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表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我国中小学教师1684万人,占教师总数的89%。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答题’。”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多项工作。一是完善培训体系,建立起中小学教师5年360个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二是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学科领军教师培训等示范性国家级培训项目,引领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培训管理,组织高质量培训,加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聚焦重点群体,在区域上,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在学科领域上,向音体美劳、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足球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倾斜;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四是推进数字赋能,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板块的建设和应用,常态化开展教师研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累计参训教师超过6100万人次。

  《意见》多次提到乡村教师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

  记者获悉,通过实施“优师计划”等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校长教师2187万人次;通过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补充115万名教师;通过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组团式”援疆、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累计派出24.3万名教师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从东部省份选派2392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帮扶西部160个县,支持每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4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带来几组数据:全国专任教师人数从1985年的大约931.9万增长到2023年的1891.8万,实现了数量翻番;教师的学历层次也稳步提升,2023年,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到了78%,比2012年增加45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到了93%,比2012年增加22个百分点。

  40年来,教师队伍实现了量质齐升。202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首批试点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所高校,吸引6300人报考,录取1636人。”王嘉毅介绍,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国优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名单,新增13所高校,进一步拓展优秀教师培养“新渠道”。

  不仅如此,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持续为教育家涌现奠定“基本盘”。

  第一,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让师范类专业“更吃香”。王嘉毅介绍,2007年起,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学生免缴学费、住宿费,享受生活费补助,毕业后履约任教“有编有岗”。2018年,免费教育改称为公费教育。2024年,教育部出台“本研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17年来,共招收16.7万名优秀学生。

  第二,实施教师定向培养,让欠发达地区教师“更优秀”。2021年,国家启动“优师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每年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项目实施4年来,已累计招生4.5万人。

  提升教师幸福感、获得感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县,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金额约400元。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中央投资超过281亿元,建设约63.7万套,累计入住教师超过87.1万人。推进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为乡村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今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实现提标,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俞伟跃说。

  《意见》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校了解教师情况,为广大教师办实事、解难事。

  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了教师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俞伟跃表态:“我们将建立起减轻教师负担、规范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据介绍,教育部将指导各地梳理分析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基本情况,厘清社会事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主责主业的关系;指导各地加强统筹协调,严控总量,目前全国各省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通过“叫停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大力压减进校园事项;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倡导进校园活动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避免形式主义增加教师负担,并且要求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本报北京8月29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