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河魂”厚植“家国情”
“哇,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这是暑期的一天,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一天内又迎来了近千名小学生。鸟类博物馆、天然柳林木栈道、鸟类科普园等到处都是孩子们的赞美声、惊叹声。
是什么让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在教育圈“火”了起来?其实,真正“火”起来的是“黄河文化”。东营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培禄介绍,这是东营市立足黄河入海口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育人价值,增进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培育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的一个侧影。
搭起跨越学科鸿沟的黄河文化之桥
“黄河墩绣,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山东省黄河文化育人资源整合与运用现场会在东营区第一中学召开。会上,东营市胜利十一中展示了黄河特色课程“黄河墩绣”,引来一片啧啧称赞。
据悉,为高位推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东营市还先后承办了沿黄青少年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暨黄河流域研学联盟成立大会、黄河文化论坛、黄河国际论坛暨首届黄河口旅游文化博览会、“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等活动,极大推进了黄河文化健康、有序传播。
写好黄河文化育人这篇大文章,东营何以走在前?
“课堂,永远是育人的主阵地!”张培禄表示,如何将黄河文化因子融入学科教学,是东营教育必须答好的一道“必答题”。
“为了上好‘黄河文化’这堂课,东营市结合劳动、研学、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课程化实施,对全域研学课程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重点进行了义务教育段学生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块相结合的实践。当然,只给方向,不限模式。全市每所学校立足校情各有千秋的探索,就是一个个异彩纷呈的答案。”东营市教科院教育科学与研学研究室主任李洪光告诉记者。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东营市各中小学将黄河文化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探索“融入什么”“为什么融入”“怎样融入”等一系列问题,寻找黄河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体育在深处相连接的最佳契合点与方式。
在东营区二中,学校将黄河文化与多学科进行了整合——在历史课上讲述黄河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地理课上分析黄河的地理特征和流域环境;在语文课上赏析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在艺术课上创作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作品;等等。以此引领学生深入品味黄河文化的独特意蕴和精神品格。
“学生视角”让黄河文化课程更“走心”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中心位置,黄河文化、渤海文化、石油文化、黄河口湿地文化、红色教育文化等在这片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上融会贯通、交相辉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然而,怎样将资源变为课程,研学“研什么?怎么研?”要做好有高度、有温度、有广度的顶层设计,要从学生视角出发。
垦利区第四实验小学校长崔燕介绍,每一个课程内容在走进学生世界之前,她都会带领教师们反复揣摩:假如我是学生,面对这一课程资源,“兴趣点”在哪里?学生成长的“需求点”在哪里?课程资源与学科知识的“联系点”在哪里?课程资源对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心理、个体成长等方面发生作用的“教育点”在哪里?
“经过这样一个对课程资源的‘千淘万漉’的过程,最终,黄河、湿地、石油、美食、鸟类等,这些标志性文化符号被纳入黄河口课程框架体系。”崔燕认为,正是因为从学生视角出发,黄河口的风土人情与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跨越时空的链接:黄河“清”与“黄”的变化,石油与食品、衣服的奇妙联系,从罗布麻栽培到自制罗布麻茶,学生在发现与惊喜、探索与思考中,切身感受到了黄河口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多彩。
在“黄河口湿地”课程中,学生在了解了黄河水质、湿地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之后,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的张希菲老师抛出了“为什么黄河口刀鱼本是寻常百姓家的家常菜,今天在黄河里却很少能捕获到?”这一问题,由此,一场关于“黄河口刀鱼的生存危机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探究之旅也随之开启。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行为也随之改变。如在“徒步黄河口”活动中,将垃圾放进自备的袋子里,认真察看黄河边小餐馆污水是否排进黄河,家国情怀在他们心底悄然生根。
如今,从学生视角出发已成为东营的“研学金律”,“行走黄河口生态大课堂”已成为广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共鸣。截至目前,全市已基于学生视角开发成型的黄河文化育人主题课程就达3000余种,打磨出了一大批精品课程,如《母亲河边的足迹》《亲历孙子文化》《历史故事里的孙子兵法》《宣言之光》《吕剧》《齐笔文化》等。
“沉浸式研学”成中小学生“标配”
“穿越‘石油’‘湿地’‘黄河’‘兵圣孙武’等课程,我们触摸到黄河口的发展史、奋斗史,不知不觉,对国家、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孕育、萌发。”东营区一中校长曹同国说。该校立足红色文化,通过系列“行走的课程”,弘扬先辈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和繁荣黄河口的历史使命感。
“我们中国有鸟类1417种,其中东营就有373种。它们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它们又是如何生活的?”东营市春晖小学的孩子们在鸟类博物馆研学时,校长任成杰让学生带着问题出发,带着思考探究,去观察和探究鸟类世界。
像春晖小学这样“体验式、沉浸式、探究式”的研学已经成为东营市中小学生的“标配”。
作为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东营市通过充分挖掘“千年黄河历史·百年油地共融”的文化元素,打造了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等特色文旅项目,蹚出了一条真正让非遗传承“活”起来、社区活动“火”起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已建成2个国家级、13个省级、49个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定117个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学生黄河文化主题研学近50万人次,把“课堂”搬进大自然、搬进场馆、搬进特色村镇,在烟火气和艺术味中,逐步了解黄河精神:家国天下、崇德尚义、自强不息、乐天知命、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在湿地研学中,领略芦荻飞雪、百鸟翔集的壮阔与优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家乡自然生态之美,增强审美与亲近自然的意识。
“大河入海,黄蓝澎湃;大河之洲,文脉绵长。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未来,东营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丰厚的育人价值,树立大教育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与责任担当。”东营市教育局局长董玉奎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