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装备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教育部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了培养出石油装备领域一流人才,机电工程学院在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育人机制,创立导师“四维同驱”培养研究生新模式,提出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创建新方法,有力促进了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

  创构石油人才培养新范式 建立铸魂育人新机制

  以立德铸魂为根本、融合驱动为保障、创新引领为目标,创建石油装备领域一流研究生培养新范式;以涵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为根本,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铸魂育人机制;以创建石油装备领域研究生培养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实践平台为支撑,提出多元融合构建育人平台的新方法;以提高导师培养研究生效能为目标,创建导师育人模式。以“两项工程”把牢育人方向,即以红色领航工程和主题导航工程为方向,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与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五位一体”育人团队,该团队由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辅导员、优秀研究生和知名校友组成,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实现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怡情、劳动教育塑形,以此建立“二五五”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新机制,为攻克制约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高端装备及关键科技难题提供了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人才保障。学院采用该机制,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显著涵养了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和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思政素养,大幅提高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站位、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拓宽了国际视野。

  创立导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 优效产出学术新成果

  “导师从四个维度同步发力,驱动石油装备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快速提升”,以此创立了导师“四维同驱”培养研究生新模式。第一,导师强化德才兼修,提高育人能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做研究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教授刘永红为例,他先后在全国能源装备机械院长高端论坛、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导师培训会等作有关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报告30余次,《“四环”融合培养高水平博士生》一文介绍了他20余年指导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博士生的经验和方法。第二,导师强化理实结合,提高选题质量。导师站在学科理论前沿,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召开专题论证会,进行充分研讨,提升研究生的课题适配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376项研究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国家级别竞赛奖,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66项。第三,导师强化团队协同,提高指导效能。强化导师团队日常校内交流指导,深入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发现新现象和新规律,加快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第四,导师强化国际融合,提高国际化水平。学院采用该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导师培养石油装备领域研究生的效能,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外200余所高校、企业人才培养中获得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多家权威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102篇,出版教材22部。

  提出实践平台创建新方法 探索多元融合育人新举措

  学院“以研究生高水平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创建为宗旨,以产教、科教、政教、跨国等多元融合为举措,创建石油装备领域研究生高水平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并以此发起创办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该大赛于2019年扩展到能源装备领域,有效促进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等能力提升。已有200余所高校的3.5万余名研究生参加该赛事,大批研究生从中汲取成长力量,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所研发的实验教学石油装备在斯坦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100余家单位得到应用,已与5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

  作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学院创新育人项目成果累累。未来,学院将继续为国家输送石油装备领域高水平人才,为中国石油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2022250]、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AL21031]、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31103177233655、202101014048]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JG2022006]阶段性成果)

  (纪仁杰 刘永红 蔡宝平 石永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