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赋能人才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不断加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全面互动的良性机制,力争在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对接产业链党建联盟,探索政产学研协同模式

  学院以“校企合作,党支部共建”为载体,积极探索产业链党建联盟与高校党支部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途径,通过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努力打造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双师型”党员教师团队。同时,不断强化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双促”,激活党建和科研同频共振“双引擎”,与企业联合开展“绿色低碳先锋行,红色引领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业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重点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发挥团队整体优势,推进学院成果转移转化,使科研从单向需求向合作共赢迈进。

  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特色教学平台、技术科研平台、学生“第二课堂”等发展平台,党建活力进一步彰显,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建成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农业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平台,与2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为学校教师提供企业生产实践平台,开展深层次的技术开发与转让等合作,形成具有地方示范效应的产教融合特色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学院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稳中有升;学生在企业和学业导师的联合带领下,开展面向企业需求的课题研究,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院策应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苏北振兴和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立足产教融合高质量人才培养定位,建设区域性有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在化学工程、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水平专门人才。

  基于这一定位,学院建立了“共建、共管、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面向地方产业及行业特色发展办学,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协作,融合“政、产、校、企”多方资源共建,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基地共建管理机制、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社会服务回馈机制)。学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及评价方式,实施“课程质量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全过程、全方位监控、评价教学效果;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围绕企业技术研发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实现技术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对接。

  打造“立体培养”新模式,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内涵

  学院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内涵,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实现专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三准”对接,明晰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设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四层次”;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同时,学院通过教学过程、实践过程、生产过程和创新过程“四域”互动,注重共性与个性、学校与企业、创新与科研、学历与生涯教育的“培养四结合”,构建“教、学、研、产、用”分层进阶“立体培养”的育人新模式。

  学院不断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五双”教学体系。即:以“双案”(校内和校外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强化校企协同;以“双师”(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为保障,提升综合素质;以“双基”(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训基地)为载体,强化工学结合;以“双习”(学科知识学习和行业知识学习)为引领,提高职业素养;以“双证”(毕业证和从业资格证)为抓手,提升职业技能,让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创新过程互动,将产业需求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在教学中的作用。

  着眼未来发展,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形成政产学研“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双向服务、党建创新”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科研、合作发展的合作共赢长效机制,促进科技研发项目有效转化为工程项目教学案例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反哺教学、科教相长,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陈萌 王彦卿 费正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