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铸魂 “四课”联动 多元评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环节。自启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以来,西安外国语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学校当前教育评价中制约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以“‘三进’铸魂、‘四课’联动、多元评价”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实施“三大工程”(铸魂工程、增智工程、赋能工程),打造“四大平台”(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西部外语”频道、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西部外语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西部基地),教育评价改革成效显著。学校获批20个国家级别一流专业,45门国家级别、省级一流课程,成为西部地区规模大、水平高的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高地。近5年,培养了3000余名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陕西故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形成了特色鲜明、创新引领的西外模式。

  多措并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1.“三进”铸魂,擦亮爱国底色

  学校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为抓手,力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加快国际传播人才培养。

  将“三进”工作有机融入教学科研。将“三进”工作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教改研究,构建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核心的课程群,实现27个语种专业全覆盖。成立“卓越创新学院”,开设英、俄、德“中译外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日、法、西、朝“多语种+翻译”教改班,形成“卓越班+教改班+普通班”的中译外人才培养雁阵,促进教学科研双向提升。

  将“三进”工作有机融入队伍建设。开展“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建设,打造“三进”精品教学资源,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课堂观摩、教学培训,以赛促教,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将“三进”工作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三进”专题阅览室、学习教育专区、“西树书屋”等硬平台,常态化组织师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形成“悦西安 阅中国”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暨外事口译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

  2.“四课”联动,重构教学内容

  强化“第一课堂”,筑牢人才培养主阵地。以OBE理念为指引,以国家战略需求和语言服务产业为导向,高质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筑“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一流课程+信息化课程+双语(全外语)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个抓手提升课程质量。立项支持“跨文化交际中国视角”等20门“中国学”全英文课程群建设,打造“中国与世界”名家讲堂,开设“中国文化”等课程,坚定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

  活跃“第二课堂”,丰富国际传播活动。连年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连任青年外交高校联盟成员,为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利益而战搭建模拟外交实务实践平台。挖掘校史、校训、校友等丰富文化内涵,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把陕西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变成课堂,把西安厚重的历史人文陈列展品变成教材,通过“情境式”“沉浸式”等学习方式,让教学资源“活起来”、红色标杆“树起来”。

  延展“第三课堂”,构筑社会实践“大熔炉”。组织学生高效完成中国—中亚峰会、欧亚经济论坛等重大外事活动志愿服务,建立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分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专项调研、教育帮扶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发挥多语种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传播人才。

  抢占“第四课堂”,构建网络空间新生态。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课程、国际平台课程、陕西省特色课程建设,以鲜活的育人载体和生动的表现形式,聚焦青年、吸引青年,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积极响应“慕课西部行计划2.0”,为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院校开设“国际商务谈判”等同步课堂,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3.多元评价,强化质量监控

  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为导向,实行校院两级评价管理,构建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提高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改进评价方式。完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达成情况评价方式,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综合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及评价策略,完成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报告。

  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

  形成特色亮点,提升育人成效

  1.理念创新:以目标为导向,构建“三位一体”的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立足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明晰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专业技能与跨文化能力,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开展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牵引的“铸魂、增智、赋能”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

  2.路径创新:讲好“三个故事”,创新外语专业国际传播思政育人路径

  赓续红色血脉,讲好革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向师生讲述老一辈西外人编译《列宁全集》、传播革命思想的红色故事,让西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组织师生赴延安实地调研,创建中、英、德、葡四个语种的延安红色革命语料库,助力延安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

  强化党建引领,讲好“三全育人”故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建创新创业培育创建工作,以“全国最美教师”邓滢等身边人的故事感染师生,启发身边人。

  紧密联系实际,讲好治国理政故事。学校明确“学透重点语言、练熟翻译方法、规范表达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要点,紧抓课程思政建设,夯实学生外语根基,坚定文化自信。

  3.机制创新:用好四个平台,完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

  依托西部高等院校外语教育教学联盟,以共培人才、共建专业、共享资源为牵引,“政产学研”联动,打造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西部外语”频道、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西部外语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西部基地四大平台,广泛开展与政府部门、企业、智库等的深度合作,有效延伸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链条。

  (庞闻 葛睿 邱振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