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质量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等内容。这是弘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为各地各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根基。《意见》指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地阐释了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人格特质、专业精神,不仅赋予了教师崇高的使命,也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升格局高度,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意见》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筑牢教师理想信念根基。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增强教师政治认同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感。

  坚守价值追求,引导广大教师立德修身。全面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必须守牢师德师风这个“第一标准”,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教师管理全过程,涵养高尚师德师风。通过课堂育德、典型树德、培训养德、规则立德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赓续文化传承,点亮教师精神灯塔。《意见》提出“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贡献中国教育智慧”,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前进力量。

  二是以教育家精神坚定育人信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意见》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重要举措,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在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引领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强化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以改革为发展动力,从入学、就业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找准师范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将教育家精神与“四有”好老师标准融入教师教育实践路径,着力实现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

  明确教师精准培训研修核心要务,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与能力。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行的“大先生”。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特点与需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师资培养体系,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组织高质量培训,并强化教研专业引领,涵养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要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数字化素养、科学教育等方面专项培训,加快形成数字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科学素养。

  激活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关键动能,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化。随着一系列教师政策的出台落实,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师结构、质量仍不均衡。因此,《意见》强调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要通过改革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招聘制度、深化改革职称制度等,优化教师管理,让教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持续深化教师聘用改革,加大音体美、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有序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三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构建教师发展良好环境。《意见》把“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和“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作为重要的举措内容,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构建形成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自觉追求。

  用好教师评价改革的“指挥棒”,大力强化育人导向。《意见》提出,要“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因此,教师评价需强化育人导向,通过建立完善教师评价标准,探索构建融入教育家精神的教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表现性评价、伴随性评价等方法,形成“教师评价—结果反馈—反思与改进”的良性评价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育人职责。同时,通过推进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和创新,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打好减轻教师负担的“组合拳”,鼓励教师潜心育人。《意见》从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高度强调要大力减轻教师负担,充分保证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因此,要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建立健全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批报备制度,减少进校园事项,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育。要加强进校园社会事务过程管理,规范进校园活动开展依据、内容、时长、形式等,尝试将进校园活动与学科教学、班团队会等学校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增强进校园活动育人实效。

  奏响尊师重教的“大合唱”,增强教师幸福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要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落实好教师工资、社会保险等各项待遇保障,切实增强教师获得感。要加强对优秀教师激励奖励,并通过表彰会、报告会、主题展览等形式,利用新媒体等渠道,大力传播“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真正让“尊师”成为风尚,让“重教”温暖每位教师,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