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如何推进科学教育走向“深改”
泉山区教育局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从顶层设计、基建赋能、师资提升、改革创新等方面发力,通过全过程培育,推动了全区科学教育快速发展。
“五位一体”,完善区域科学教育新布局
泉山区建立“行政推动、学校主体、高校参与、双翼(区教师发展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支持”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健全保障机制。对标徐州市政府设置的“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依托辖区丰富的大学资源,共建科普研学基地,实施“一校一基地”行动,丰富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区教师发展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发科普实验课程,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五位一体”形成合力。
双线并行,创新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新模式
泉山区教育局创新“保量+质优”双线并行的培养模式。“保量”,是针对学校科学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采用“1+3”模式,实现科学教师“保量提质”:“1”是加大招聘力度,全区小学科学专职教师近5年由不到50人增长到110人,专职率达90%以上;“3”是采用三种途径强化科学教育师资力量,即校外选聘由高校教授、科技领域人才、科普教育基地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担任校外科学辅导员,校内吸纳具有理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科学教师,组建区级科学素养提升研修班开展多主题、系列化培训。
“质优”,是依托“名师工作室+项目工作室”,构建种子教师培养机制。采用“聚焦问题、开放申报、自主发展、成果导向”的建设思路,打破职称和学科壁垒或学校围墙,先后组建了19个区项目工作室、2个徐州市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名师工作室。
破解难题,实现学习需求与教育供给新平衡
实施“三链一体”式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通过科普知识基础链、主题学习拓展链、跨学科整合延展链,拓宽科学课程资源,实现了科学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全区建立11个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实现了校外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发以“科学成长营”为核心的“1+N”科学课程群,全区共开设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火星车、无人机、机器狗等45门科学课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聚焦知识的生活化运用,以“场景+应用”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构架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范式和评价方式。带领科学学科核心团队积极探索“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建立区域科学教学范型,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高素养的时代新人。同时创新评价方式,如开展项目化、实践探究类作业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多措并举之下,近年来,泉山区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明显提升,参加各级各类科学实践活动的参与率达95%,百余名学生在科创大赛中获奖。
(作者乔文雯系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锐系泉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武威市凉州区全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创建——
科学筑梦新凉州
本报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董银林
前不久,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天马大剧院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战杰等4位专家学者,通过讲座、实验和互动方式,让师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教育”。“我重新认识了AI的强大,不仅可以辅助学习,还能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体验。”听完讲座,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学生严嘉兴奋地说。
近年来,凉州区着力强化队伍建设,集中优化中小学课程设置,持续配齐配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和相关设施设备,通过举办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研学拓展实践等方式大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全力推动科学实验区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多方联动,开创科学教育新模式
作为全国首批125个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之一,凉州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形成社会化协同、跨部门合作、多要素配置的科学教育新生态,着力构建起“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同时,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担任指导专家,规划指导实验区建设,并聘请专家教授、企业科创人员、从事科技工作的家长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和科学辅导员,积极打造“党委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G-U-I-S科学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凉州区持续加大科学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形成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的基础路径。“去年以来,我们投入2000余万元科学教育专项资金,用于配齐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设施设备、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凉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学发说。
截至目前,该区建成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1个、全国数字校园示范校1所、省级智慧教育标杆校2所、市区教育信息化示范校51所。同时,组建科创类社团213个,建成乡村少年宫40个,常态化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立足特色,拓展科学教育新途径
凉州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近年来,全区各学校立足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将科学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在长城镇长城小学的沙雕社团陈列室里,一件件用沙子“刻画”的奇妙世界格外引人注目。“我校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使学生了解周边沙漠现状和学习压沙技术,从小培养治理沙漠、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念。”该校教导主任白全说。
走进武威第二十四中学,富有特色的“科技长廊”亮人眼球。该校充分挖掘周边科研单位的育人功能,用沉浸式体验感知新质生产力的变革。“在武威重离子中心的研学活动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该校八年级(3)班学生徐国荣在作文中写道。
东汉铜奔马、西夏铜火炮、西夏泥活字印刷术、天梯山石窟……凉州区拥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各学校有序开展各类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凉州区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的必备项目,通过科普讲座、科学实验、创客活动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搭建起培养科创兴趣、提高科创素养的共建共享共通平台。
科创实践,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刚结束的凉州区2024年中小学生科创实践大赛中,全区162支队伍、262人“同台竞技”,通过现场设计、制作、分享展示了中小学生信息科技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凉州区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张学海介绍,近年来,全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成果提供了展示舞台。同时,持续加强与人文、科技、自然、信息等多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激发了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各学校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场景和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
“我们将进一步聚力‘双减’,融合提质,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科学教育特色校建设工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着力推动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实现质的飞跃。”陈学发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