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 为学而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为441”的第一个“4”,就是前面提到的“学为课堂”流程的四个环节。

  “学为441”的第二个“4”,即将“学为”互动环节科学地分解成自主研学、合作互学、碰撞展学和点睛助学四种学习方式,在每一种方式的实施中,都有相应的策略与时间要求。

  “自主研学”,时间为10—15分钟,学生在《学为提纲》的引领下,自主学习新知文本,旨在给足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自己能学会的内容,同时也标注自己存疑的地方。充分的“自主研学”是课堂高效的基础,也是“学为”理念顺利落实的保障。实践证明,很多新知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而掌握,而且学得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持久。“自主研学”的长期落实,不仅让学生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提升了解决困难的能力,收获了自信与心情的愉悦。

  “合作互学”,时间8分钟左右。学生在“自主研学”中掌握一定知识的同时,也必然有新的发现,有质疑和困惑,内心自然会升起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这时,为他们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统一答案,答疑解惑,碰撞观点,学生在有效的小组机制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这种小单元、扁平化的合作互学,不仅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基础问题,也让新知学习在这种全情体验中更加入心入脑。

  “碰撞展学”,时间8分钟左右。它是一节课中的高潮,也是学生激情释放的集中体现。因为每个小组都达成了共识,做足了准备,跃跃欲试,渴望一展才思。所以,当教师根据《学为提纲》提出需要展讲的问题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参与。新知内容,也在大家此起彼伏的“展示”“补充”“纠错”“质疑”中越发清晰、明朗。教师在欣赏学生精彩展示的同时,也记录着学生碰撞过程中的焦点问题。

  “点睛助学”,时间8—10分钟。顾名思义,此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它包括“碰撞展学”过程中的及时助学和“碰撞展学”结束后的集中助学两个部分。利用教师特有的资源与专业素养,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易混、易错、易漏点的辨析。教师注重讲方法、讲技巧、讲规律、讲学科思想。通过点睛助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拓展运用,最终完成新知目标的达成。

  “学为441”中的“1”,指每天新授课后,会安排1节对应精练课,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提前准备的《学为精练》。通过精准、限时的训练和及时有效的订正,实现考点的巩固和学习的查漏补缺。为了形成“精练课堂”的闭环管理,在精练课的前35分钟,集中精力强化练习,像正式考试一样,按钟点发放练习题,到35分钟后即时“收卷”。最后10分钟,师生互动进行精准的纠错、互补、提升。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所做练习的进一步强化,也是引领学生走向触类旁通的必行之道。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学为课堂”,还是“精练课堂”,教师所讲的时间大大减少,学生自学与互动的时间大大增加。可教师所下的功夫非但没少,反而更多了。他们不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学知识和经典教法,还要明晓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态。不但要让核心知识深入学生之心,还要让学生逐渐掌握自学、互学等学习方法。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不是少了和低了,而是多了和高了。从这个视角说,“学为441”不但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也锻造出了一批优秀教师。

  内在动力——感悟水到渠成的力量

  “学为441”高效课堂模式推行之后,越发显现出其生命的张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为441”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激扬的生命活力,除了它科学的理论基础以外,更重要的还有来自师生教研共鸣共振的内在动力。

  一、师生成为“学为441”的最大受益者。

  “学为441”不仅为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师在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了为师者的成就与幸福;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激情。龙源师生都是“学为441”的践行者,也都是课改成效的受益者。在这种切身受益的润泽下,师生自然会产生持续且强大的课改动力。

  二、校长成为“学为441”的实践带头人。

  校长姚俊松既是“学为441”模式的创建者,也是这一模式的实践者。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他和教师一样带班上课。他总是接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班级,而且他的每一节课都会提前预告,随时接受大家入班观摩。模式的得心应手、学生的激情参与,以及不长时间后的成绩蜕变,姚俊松用实际成绩让大家主动想要步入到“学为441”模式之中。姚俊松甚至和自己并不擅长的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教师同课异构,同样可以借助“学为441”模式让课堂亮点频现。

  从几个教师尝试实践,到一些教师主动参与,再到全体教师步入其中,教学成绩因为“学为441”模式而不断提升。

  三、“四备两研”成为“学为441”推进的加油站。

  课堂的高效落实,离不开深入的备课与研究,“学为441”高效课堂更是如此。为了让课改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龙源实验学校设计并严格落实了课前的“四备两研”制度,也让“学为441”的推进,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备”指先后有序又各有侧重的四个备课环节。

  一是独立初备。教师个人在不借助工具书的前提下,对将要上的新课进行独立备课。任务包括,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研读,对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的核定,对课后习题或教辅习题的认真书写,从而形成对新知的全面了解和简案设计。这既是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提前感知,也为后面的集体备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深度主备。学科组长以月为时间周期,将新课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分发给组内教师,每名教师都有对应的深度主备任务。他们要在独立初备的基础上,本着对学科组及随后的集体备课负责的态度,深度备课,并设计出《学为提纲》《学为精练》以及教学辅助课件。

  三是智慧集备。每个学科组每周都会安排两次智慧集备的时间。其间,深度主备人将《学为提纲》《学为精练》分发给组内每名教师,并言简意赅地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与落实办法。然后,其他教师则要在自己独立初备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补充、完善、优化的建议。这个环节不仅有领导现场督导,还有精准的操作细则,比如怎么说、谁先说、谁总结等,都有详细的行为规定。最后集备的成果,就是将大家的智慧汇集,并以升级优化的《学为提纲》《学为精练》落实呈现。

  四是精准复备。集备结束后,学科组教师在共享成果的基础上,再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前更有针对性的复备。从而实现教师在不同班级都能做到胸有成竹、精准施策,最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两研”是指学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为提纲》和《学为精练》的“研判”与“研用”。

  “研判”,在智慧集备前,所有教师都要对主备人提前发布的《学为提纲》《学为精练》进行“试做”,并以研究者的心态对《学为提纲》《学为精练》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意见。意见包括格式是否规范,目标及重难点是否精准,任务设计尤其是讨论、展示的问题设计是否恰当。同时,对于《学为精练》里试题的设计、难度、数量等要素的把控是否恰当。

  “研用”,在上课前,所有教师要对《学为提纲》《学为精练》进行“试用”和“标注”。尤其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合理引导等进行有效标注,以便在课堂使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精准。对于教学辅助课件上“点睛助学”内容的设计要进行反复优化,结合本班学情进行调整,优化点睛的语言。

  龙源实验学校的“学为441”,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是由内而外的成长需求。如今,“学为441”不但成了学校的品牌,也成了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有效载体。

  丰硕收获——办学成绩稳步提升

  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才有新景象。

  “学为课堂”在濮阳县龙源实验学校落地生根之后,学校的办学成绩稳步提升,让这所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不长时间便成为当地家长和学生向往的学校。

  一、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在“学为课堂”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业表现不断进步,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业上的进步和长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内心的自信逐渐累积,由初入龙源学校时说起话来不够自信,到后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提问、抢答,在课后乐于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而且在大型展演中也呈现出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精神面貌。自信的星火,点燃了他们内心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不仅渴望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期望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堂重心深度回归

  “学为课堂”的有效开展,不仅让师生更加清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在实践中印证了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让理念与实践在课堂上完美契合,也让课堂重心回归到了理想的样态。“以学为本,为学而教”的核心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共鸣中落实于课堂实践,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情为本,为学生生命成长而教、为学生有效学习而教、为师生教学相长而教。这种课堂重心的回归,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更好地发展。(陶继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