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学生科技专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行走在龙角山村的田间地头,课堂所学与实践所见相互碰撞,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今年暑假,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23级学生宫力邯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那就是学校在乳山市育黎镇龙角山村设立的乡村振兴驿站的科技专员。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山东农业大学在山东省共建立了7000个乡村振兴驿站。2024年,学校将在山东省建设1万个驿站,为驿站配备指导教师,聘任学生担任驿站科技专员,师生深入乡村基层,围绕村里农业发展做课题、写论文、送技术、办实事,实打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开展驻村蹲点,不断练就兴农本领

  在炽热的暑期,山东农大师生脚步不停、格外忙碌,683名指导教师、136个学生工作队、1025名研究生、7000名学生科技专员驻守在全省7000个乡村挥洒汗水,在乡村振兴驿站开展了不少于7天的驻村蹲点服务。

  在济南市莱芜区桑园公社,艺术学院李湘等8名学生自发组建“破茧成蝶实践服务队”,针对公社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设亲子乐园、桑树采摘园等举措;在临朐县九山镇大尧峪村,经管学院学生董俊杰着力帮助村民拓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销售渠道。

  在农村,大棚、田间、果园、菜园等都成为青年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练就兴农本领的“实践课堂”,村民农户、涉农负责人都是学生的“实践导师”。“田间课堂”中,青年学生在泥土的摔打中、风吹日晒的历练下,真正练就了服务乡村的真本领,实现了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的双向奔赴。

  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有问题找专家,有疑惑请专家。”在临沭县春山茶博园,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学生李荣磊正与村委会干部和农户围坐在一起,研究着手机应用(APP)中的“学农技”等功能模块,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向农业生产专家寻求帮助。

  这是山东农业大学设计开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村民、种植大户等可以在平台上及时掌握最新的农业生产、种植及销售环节信息,随时咨询农业生产问题。

  目前,全省有2.8万余名村民已注册并使用系统,乡村振兴驿站APP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帮手。

  在平度市新河镇的草编工厂,学校经管学院学生赵雨嘉和数智助农团队的5名同学开展了一场“新河草编”乡村振兴驿站助农直播活动,助力当地发展电商;在枣庄市山亭区高庄村,艺术学院学生秦存财通过“线上直播+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当地花椒和红薯销售,给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

  自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指导6532次,帮助解决蔬菜生产、畜禽养殖等实际问题8000多个。

  突出实践育人,培养知农爱农人才

  “在与农户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农业生产最迫切的需求,这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学生毕业课题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东平县调研时,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张大健详细记录着农户的问题和需求,在为乡村送技术、解难题的同时,也为青年学生挖掘着新的研究课题。

  据了解,山东农业大学要求指导教师利用驿站建设的有利契机,主动发现、挖掘和推荐毕业选题素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好毕业选题。同时,学校梳理汇总建立选题题库,按产业门类梳理形成产业选题项目库,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实际上,今年6月,山东农业大学已经创新开展了“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考核模式,鼓励学生科技专员结合驿站建设,围绕服务产业发展,提交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报告和毕业成果报告,让人才培养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坚持把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纳入人才培养环节,推动人才、科技、产业、生产与乡村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在田间地头培养、课题在生产一线落实、成果在乡村基层转化,真正为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业人才。”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