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教育 强国有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以西京学院为依托单位建设的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通过项目验收。实验室建成后,有效解决了制约陕西乃至西部工程结构的一些关键问题。学校还参与了“张靖皋长江大桥”“小湾水电站”以及“引汉济渭工程”“东庄水库”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

  依托学校建成的西安市先进光电子材料与能源转换器件重点实验室,在高分子膜材料、柔性液晶显示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光能写字板“局部擦除”“多色显示”的技术瓶颈。科研团队与京东方、福耀集团等领军企业在汽车智能调光玻璃和车窗显示领域共同取得了耐高温、反式及双稳态电控调光膜的突破性成果。

  此外,依托学校建成的现代果业数智化工程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国家和陕西省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及陕西省“3+X”工程规划布局,针对现代果业数智化工程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承担了5项国家级别科研项目、2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横向课题30余项,成功转移转化18项。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文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对陕西乡村振兴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建设性作用。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陕西面花”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自秦创原建设以来,学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精准对接,签订技术合同130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5.14亿元,72项科技成果完成转移转化。其中,“新能源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项目”“电子对抗实战化训练模拟系统”分别融资450万元、500万元,各获批春种基金100万元增投资金。

  凭借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举措,学校的科研实力持续增强。学校建成省级科研团队9支,有多人先后获得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称号。学校与多地达成科技成果转化合作,获批“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2022年,获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A等。2024年,获批西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同年,“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创办的《Battery Energy》影响因子破9,跻身电化学与能源领域Q1区。在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学校排名全国第二。

  5 价值引领 促进学生优势成长

  在30年的办学实践中,西京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学生优势与特长,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和“价值引领,优势成长”的育人理念。

  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组织教师讲好育人故事,选树“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教学标兵”“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开展“为教师亮灯”“师话”等尊师重教主题活动,引导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树立良师崇高形象。强化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近年来,有多人被授予省级师德标兵、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

  夯实育人阵地建设。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成立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体育与美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中心与书院相结合、学院与书院相结合、校团委与书院分团委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和机制。2023年起,每月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走进校园作报告,坚定师生理想信念。通过开展经典导论、西京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强化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实践中锤炼“担得起”的好品质。学校实施“知礼行孝”“三个天天”等近百项“五育”融合育人项目,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康成长。设置辅导员、班主任、校外导师3支队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115个。组织实施“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文艺汇演的形式送温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支教、电商助农等活动。积极开展“志愿+”“创新+”“社会实践+”“文化+”等系列实践活动。注册志愿者达2.4万人,累计服务时数287.49万小时。

  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文化氛围。学校设董事长、校长接待日,面对面解决师生问题;党委书记每月走访“一站式”学生社区,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二级学院开展“书记、院长下午茶”活动,围绕学业帮扶、学业提升等展开交流;行政干部、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与学生谈心谈话,拉近距离。建成“一站式”师生服务大厅,提供事务咨询和服务。搭建精准帮扶“对口协议”“两感信”“系列特色主题班会”三大教育平台,实现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辅导和教育管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扎根乡村、“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凌云,咸阳市劳动模范、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付斌斌,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每一天便利店”创始人张培彦,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活动“优秀人”常雅倩等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6 多元并进 稳步推进开放办学

  进入新时代,学校积极拓宽国际视野,推动开放办学,按照“分类建设,整体推进”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科学规划引导,促进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为新工科教育注入新活力。为凸显工科特色,突出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建设情况,制定并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首批遴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专业进行认证建设,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施中法工程师等合作项目。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兼顾未来学科发展规划目标,开展国际商科专业认证(ACBSP国际认证)和会计学“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认证。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重视高水平外籍教师引进工作,专业类外籍教师占比为80%,均为博士学位,有力促进了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共选派优秀教师及管理干部300余人赴新加坡培训、访学交流。学校还与新加坡汉桥学院合作设立海外教学基地,与英国萨福克大学合作,开设研学及本科、硕士项目。

  学校与新加坡、韩国、法国、英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5年,共有400余名学生参加短期研学、带薪实习、双学位及本升硕等国际交流项目;共接收来自泰国、美国、新加坡、法国的160余名学生来校进行汉语学习及体验书法、绘画、剪纸、碑帖、拉面等中国文化。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建立文化交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海外沉浸式课程”项目合作。2023年招收的首批汉语语言进修生留学生中,已有5人被其他高校本科或硕士录取。

  弦歌不辍,华章日新。不变的,依旧是教育的初心和信仰。三十载春秋,西京人在风雨兼程中抢抓机遇、踔厉奋发,不仅谱写了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精彩篇章,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新时代新征程,西京人坚守初心,志在千里,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西京力量。

  (尚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图片新闻     下一篇:创新打造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