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乡村教育实践 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成都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为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在乡村教育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果筐学堂乡村教育实践”获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教师口语”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果筐学堂乡村教育社会实践”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乡村教育与文化实践教学团队”获第三批高校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面向乡村教育实践的课程设置

  课程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学校的“应用型、师范性、地方性”定位,通过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构建了一个涵盖“先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创新课程”的一体化课程模式,以实现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理论教学方面,课程整合了现代汉语、写作学、教学论和书法学等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学、诵读和书法教学等多方面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课程拓宽了内容的广度,涵盖了乡村教育实践和乡村调查实践,包括诵读经典、表达教学、书法教学、教育叙事、调查计划、调查实施和报告撰写等内容,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课程还特别设置了红色研学之旅和创新训练环节,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红色研学之旅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创新训练则将课程内容延伸至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课程鼓励学生挖掘和传承乡土文化,通过微信公众号刊载和推广乡土作品,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面向乡村教育实践的基地建设

  采用“三维联动,三向促进”的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高校、政府部门和乡村三方的紧密合作,师范生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乡村文化建设三方面共同推进。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而且有效提升了乡村教育实践的育人质量,丰富了品牌内涵。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实践的质量,学院对熊营村基地进行了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并扩大了基地规模。具体措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熊营村基地强化。位于成都邛崃市的“果筐学堂大思政教育基地”在2022年进行了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以满足更高质量的教育实践需求。二是实践育人基地拓展。为了推广“果筐学堂”熊营村模式,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教育实践中,学院对邛崃市夹关镇雕虎村村民委员会旧址等地的硬件条件、人文环境进行了详细评估,并在当地政府部门、社区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建立了实践基地。此外,学院成功拓展了和盛镇綦临社区基地和青白江淮口环保基地。

  面向乡村教育实践的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领域,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特别开设了“乡村教育实践”选修课程,将专业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和受益范围,学院在2022年秋季学期增设了全校性的“农村社会人文教育实践”选修课程,吸引了340余名学生参与。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院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院运用文献学、教学法、书法学等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教育叙事、作文和书法教学的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二是调研能力的培养。将写作学和口述史理论融入到乡村调查实践中,通过实地调研训练学生的调研能力。三是课程化活动。学院对“果筐学堂”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提炼,将其基本理念和活动课程化。这包括介绍“果筐学堂”的历史、理念、运行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对乡村的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对乡村的感情。四是志愿者培养。学院期望通过这些课程,能够从选课学生中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志愿者,为乡村教育实践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面向乡村教育实践的文化建设

  学院通过依托“果筐学堂”、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孔子学堂等平台,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和培育乡土文化。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文化下乡的质量,满足乡村振兴对新农村的需求,学院持续开展“晨读经典 晚书华章”活动,增强志愿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学院已经连续两年实施“传诵经典”到乡村活动,赠送了超过5000册读本,并有200余名师生带领乡村学生传诵经典。通过与全省8个“牵手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站的合作,学院连续3年深入北川县石椅村、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等地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捐赠了4000余册《经典伴我行》读本。此外,学院还走进了名山区万古镇红草村、邛崃市熊营村、蒲江县仙阁村,为1600余名少年儿童提供了语言文化教育,并开展了《论语》《道德经》等文化经典专题讲座。

  学院师生还与村民共同建设了村史展陈室,挖掘了“耕读文化”“新家学”等优秀乡土文化。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碓溪耕读”,刊载了大量的山歌、散文、摄影、绘画等乡土作品。2023年,熊营村文联作为四川首家村文联获批成立,这标志着乡土文化创新性发展迈出了重要步伐。

  (李武伟 邓跃敏 伯先 郭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