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文化”引领特色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里的小学生已有了市级立项的课题;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等各种“节日”,丰富了这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这里的孩子坚持习武健身,每周都有一节武术课……这里就是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罗湖“老校”——深圳市人民小学。

  提出“活力文化”

  “老校”焕发“新枝”

  人民小学创建于1964年,地处东门老城区,前身为宝安县深圳镇镇南小学。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易名为深圳市第二小学,1984年再次易名为深圳市人民小学。人民小学正如它的校名一样,曾经是深圳教育一张名片,但随着深圳整体外部环境的发展和推进,学校受老城区客观条件及人口结构等因素制约,一度沉寂多年。2014年学校重建后,办学条件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离重现优秀的办学成绩还有一定距离。

  2017年,刘建华来到人民小学任校长,学校如何开创局面,是迫在眉睫的考题。“文化是学校的魂,一所学校不能没有魂。”经过反复研讨,行政团队一致认为有确立学校主题文化的必要,并拟定学校主题文化为“活力文化”。

  刘建华认为,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活力”二字的核心。第一层是“活”字。从心理学上讲,教学双方的内心必须是“快活”的;从教学策略上讲,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的;从教学相长上讲,教学的创新发展是“鲜活”的。第二层是“力”字。首先是“生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每个孩子都锻炼出顽强的生命力。其次是“发展力”,学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学校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客观改变不了,我们只有改变主观。客观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我们提出打造‘活力文化’、构建活力校园,就是要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活力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让师生每一天都过得精彩,在人民小学的每一天都心情好、教得好、学得好。”刘建华说。

  激发生命活力

  构建活力校园

  (一)打造活力团队,活力团队勇往直前。活力团队指的是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学校关心老中青各个层面教师的成长与需求,积极协助解决教职工困难。行政带头上示范课,资深教师课例展示,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邀请名师对话,开展师徒结对,组织青年教师赛课,举办读书分享会、微型讲座等。2018年以来,有6人次获得罗湖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学校教师团队获得罗湖区首届学校教职工诗文朗诵特等奖;学生团队获得罗湖区和深圳市经典诗文朗诵特等奖。目前学校有罗湖区教科研专家1人,区名师1人、名班主任2人、骨干教师3人、教坛新秀6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名优教师队伍。

  (二)打造活力课程,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学校构建了以活力课程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图谱,推行“以生为本,小组合作”的教学理念,启动课堂学习革命,扎实开展活力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堂、班级“活”了,学生也更有活力。语文课,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组织辩论赛;英语课,利用视频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轻松学单词;数学科组,率先在课堂试点“习本课堂”……人民小学各学科的课堂都形成了自己教学的“基本式”+“变式”,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学校还积极承办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4个学科的8场教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学生变得更敢说、更活跃了。”青年教师陈美玲说。目前,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各学科的教学基本式不断完善,其中全体语文教师长达6年深度学习和深入研究的“目标教学法”日臻成熟,成果《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研究》一书已经由吉林出版集团正式出版。2017年以来,学校共有区级以上课题15项,其中13项已结题。新立项的市级课题“构建育人新路径——‘武术进校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和区级课题“醒狮文化在小学的传承发展的实践和探索”正在开展研究。学校还定期开展阅读语文节、趣味数学节、疯狂英语节、精武体育节、创客艺术节,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让孩子们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活力德育”

  少年强则国强。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德育过程性评价,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在武术进校园的教育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在传授武术技艺的同时,向学生们讲授武德、武术礼仪和名人故事,开展“尊师重道”“孝悌仁义”等教育,强化“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抓实养成教育。根据学情特点和培养目标,凝练“四个说”“四个走”“四个习惯”和“两个一样”,用简明易做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开展主题德育。2月开展“民俗文化”,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4月开展“感恩教育”,5月开展“劳动教育”,6月开展“安全教育”,9月开展“感恩老师”活动,10月开展“感恩祖国”活动,11月开展“感恩社会”活动,12月开展“爱学习”活动,月月有主题,次次有新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强化校家社共育。开办“活力家长学校”和“家长成长训练营”,协助家长提高亲子正向沟通、积极交流能力。实施“小天使帮扶计划”,在班级里传递积极的情绪和正能量,让“小天使”们关心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建立“五方联盟”,与辖区派出所、东门街道办、立新社区、罗湖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紧密联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筑育人平台。

  评选“活力少年”。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将爱心、勤奋、科技、健康、艺术、环保等维度纳入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闪光点,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好习惯逐渐养成,文明有礼蔚然成风。由深圳市政府部门主办、南方都市报社承办的《文明第一课》走进学校,直播观看人数达22.7万余人。学校少先队获得2019—2020学年深圳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学校被评为2022年罗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2019年和2022年被评为罗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学校被评为罗湖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罗湖区校家社示范学校;家长委员会于2018年、2022年、2023年荣获罗湖区优秀家委会称号。学校获得第八届、第九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

  弘扬精武精神

  创建活力特色

  特色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内在需求。2017年,刘建华带领行政团队梳理学校办学亮点,对“少年精武”项目进行论证和设计,制定《深圳市人民小学“少年精武”特色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以“少年精武”特色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在精神层面,弘扬百年精武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技术层面,传授武术基本动作要领,主要内容包括步法的练习、手法的练习、单个动作的练习、组合动作的练习、整套动作的练习、器械的练习六个方面。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小组,统一部署;先后引进2名武术专业体育教师、1名武术教练员,聘请4名武术教练在社团开展专业辅导,建立了一支具有专业武术特色的教师队伍;同时,组织力量开发《少年精武校园行》(1—6册)校本教材,并实施课堂教学。做到全员参与,注重体验,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中国武术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观念,既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

  经过6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起“一核二维三联动”的传统武术教育模式。“一核”就是指学校以“少年精武”特色创建为核心。“二维”是指打造“二维”课程体系,包括自编《少年精武校园行》校本教材、推进学科文化融合课程。“三联动”是指构建“三联动”推广模式:一是把武术项目融入常规体育教学中,开设大课和小课,构建“大小课联动”的培养体系;二是采取课堂普及、全员两操和社团提升相结合的推广模式,构建“课内外联动”的贯通体系;三是每年举办“精武体育节”,开展班级竞赛和个人能手竞赛,选拔选手组织参加省市区各项竞赛,达到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基本目的,实现“校内外联动”的实施体系。

  学生获得区级以上武术奖项258项。武术队集体获得广东省武术套路(传统项目)锦标赛一等奖。学校的醒狮队、武术队频频亮相罗湖区体育卫生大会、罗湖区少代会、深港澳醒狮争霸赛、深圳市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等活动。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别非遗项目传承基地、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武术),获得广东省特色学校建设成果二等奖、2019年深港澳青少年精武体育文化大会集体项目金奖,《少年精武》专题片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向全国展示。

  如今,在深圳市人民小学,学生喜欢武术、热爱武术,不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养成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无论是日常训练、比赛,还是表演,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活力少年”的风采。

  “每周一节武术课深受孩子们欢迎,看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家长也特别开心!”家委会会长郭雪平说。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深化特色鲜明的办学风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书写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潘光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