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练结合 促进学生阶梯式进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集美工业学校在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学二练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首先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技能,最后还要在实践以及技能比赛中,不断进行优化提升。

  在“一学二练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连续获得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网络搭建与应用、网络空间安全等多个项目的国赛金牌。从“强基础”熟练掌握技能,最后到“夺奖牌”,学生实现了阶梯式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还做到了“赛练结合”“师生一起学”,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双丰收。

  学生“一学”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岗、赛、证”内容

  所谓“一学二练三优化”,其中“一学”就是教师先学;“二练”是指教师先练,接着指导学生训练;“三优化”是指首先让教师优化,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优化。

  “一学”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指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是要让学生能入门,能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以Photoshop课程为例,该软件是一款专业且全面的图像处理软件。在“一学”时,需要学习基本的Photoshop理论知识,包括软件界面、工具栏、图层、色彩管理等基础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如何裁切图片、钢笔工具如何用、图层是指什么等。学生在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认知后,才能开展后续练习。

  学生的“一学”,表面上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但实际并不简单。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熟悉、对技能熟练。在此基础上,学校更注重通过学习和研究,对课程进行剖析。第一,做好课程规划,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规划好课程的时间与进度。第二,设计课程结构,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三,制作新形态教材,制作多媒体教材,包括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第四,教学方法和技巧,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类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程效果。

  教师在“一学”中,要研究职业标准、竞赛标准、考证标准,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做出教学方案。同时,把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针对学生实际,基础层打基础,提高层拓视野,拓展层注重创新。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满足不同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二练”求熟练,教师在“先练”中“找堵点”

  “二练”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知行合一”,最终实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基本的工作得心应手。

  以Photoshop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Photoshop实践操作,以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二练”过程中,教师充当了“教练员”的角色。学校要求教师先练,防止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教师在实践中,找到哪些是“堵点”,并明确如何打通“堵点”。

  学生在“三优化”中“夺奖牌”,教师在“优化”中反思提升

  在“三优化”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掌握知识的深层次内涵。

  结合学生天赋与兴趣差异,在产教融合中,依据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岗位分组,这样既发挥学生特长,又满足企业需求,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保底稳中培优”的目标,在稳步推进整体教学水平、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再着重培养优秀人才。

  在经过“一学”“二练”两个环节后,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熟悉操作技能。而对一些学有余力、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鼓励他们参与各类技能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优化”,从而做到“赛练一体化”。

  集美工业学校2018级学生苏阳奕,曾获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评估与管理赛项”三等奖、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信息安全评估与管理赛项”一等奖、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苏阳奕现在还是厦门市技术能手、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高级技师,他多次参加国家机关的安全维护工作,不但获得高薪,而且还得到充分的认可。苏阳奕认为,正是因为“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优化”的锻炼,才使他对网络知识不仅做到熟练,而且做到“贯通”。

  常熟理工学院教师张元宝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教育支持研究》一文中提出,按照“职业带”理论对人才结构的划分,应用型人才可划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其中,工程型人才是一类致力于将学术型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工程设计和运行决策的专门性人才;技术型人才是一类致力于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的产品、服务以及对社会运行产生具体作用的专门性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中的工艺型、执行型和中间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一类依靠熟练操作技能和必要专业知识,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专门性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链条终端上的技艺型和操作型人才。

  “三优化”除了比赛训练,还表现在让学生学习更深层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超纲”学习,即拓展到常用教学目标之外的知识,包括相关工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三优化”让学生实现从技能型人才向工程型人才转变,最终成为技术型人才。

  集美工业学校2016级学生胡兴亚于2019年5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磐云杯”网络安全赛项中获得一等奖。现在,他成为一家企业的培训讲师,负责企业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胡兴亚实现了从技能型人才向技术型人才的跨越。

  胡兴亚介绍,在“三优化”的过程中,除了比赛训练还要进行“跨界”学习。自己除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还要学习网络搭建,以及一些编程知识,这让他学到更多的工程知识,为他成为技术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三优化”强调教师先做好优化。其重点是要确保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内涵,教师与学生一起优化是再优化的过程,是更上一层楼的基本保障。

  “三优化”还强调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素质。首先,做到及时反思并有行为跟进,坚持在个人反思中将有效经验、深刻教训等清晰呈现出来,并融入后续的计划和行动中。其次,坚持自我反省与同伴研讨相结合,做到深刻剖析原因,并依托团队力量促进自身积极地改进实践。再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专题反思、周期回顾性反思、持续追踪性反思等,分析问题解决的持续过程及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学二练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解决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多项难题,形成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一是从入门到创新,践行因材施教理念。依据学生能力、学习现状提出教学目标,打破学校以往“全体学生一个目标、同一种要求”的做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被安排不同难度的任务和竞赛项目,安排在校内教室与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世赛集训基地开展教学。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锻炼。

  二是坚持赛练结合,践行“做中学,学中做”理念。“一学二练三优化”中的“练”就是做,这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理念,同时,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技能竞赛紧密结合,形成了以赛促学、以学助赛的良性循环。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各类技能竞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技能锻炼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是教学内容创新,融合职业、竞赛、考证相关内容。以前,教材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竞赛要求、考证内容各自独立,教学内容往往以教材为中心,现在将职业、竞赛、考证相关内容进行融合,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岗赛证课融合,解决教学与岗位、比赛、考证脱节的问题。首先,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其次,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纳入到课程中,设计相应的学习课程。再其次,将竞赛融入课程,将比赛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以及课后作业。最后,大面积实施行动教学法,做到再现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面。在项目教学法方面,选用行业内的真实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工作中的复杂情境和应对策略,增强他们的实践感知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情境教学法方面,与考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设备和手段创设模拟考证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备考支持。这些推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专业建设,实现了“以赛促建”的目标。2016—2019年度,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5枚金牌。

  五是践行“大职教观”,创新工程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是由职业教育领域培育的工程型人才,因此,其人才培养应面向未来工程需求和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推进职业教育从“技术范式”向“工程范式”转型发展,而在“三优化”的过程中,则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与工程性,强化学生职前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为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刘炎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