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如何扩到家门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南京市鼓楼区,十多年的全区域“集团化办学”艰辛探索,创造了一个值得深入解析的“成功范本”。其最显著标志,就是在全区域催生一种“好学校”“裂变式”的群体生长样态,这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好教育”的优质均衡教育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鼓楼实践的成功,以笔者之见,可谓“共性与个性的双重建构”。所谓“共性的建构”,就是把“集团化办学”龙头校共通的、科学的教育规律和行动机制,作为“真知与经验”传递给其他“联盟校”。进一步而言,那些隐藏在“龙头校”教育实践深处的重要经验,如“如何开发课程”“如何进行学校日常规范管理”“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等,因为无法通过碎片化的宣讲、教导就可以直接、打包式地转化与传输,所以需要通过在“集团化办学”中深度地跟岗、跟学、互派、共研等行动模式,进行一种情境化的、自然的、默会的“习得”。

  这种“共性”的建构让“集团的联盟参与校”只是有了优质之“形”,而“实”则应体现于每所学校独具的“个性优势”,即“集团化办学”所期待的“优秀”,不仅仅是“共性的优质”,更是“个性的彰显”。每所学校的优秀,是各所学校基于自身文化特质、精神传统、思想取向、行动实践之特色上的优秀,但嵌入其中的也一定是满足教育规律、体现教育共性的普遍性特质。在鼓楼“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共生共长”其实就是体现了一种“和实生物”“美美与共”的深层智慧与美好追求。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