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戏剧”润童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戏剧可以充分释放儿童的表演天性。近年来,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逐渐进入幼儿园教育视域,成为幼儿审美发展的新载体。儿童在欣赏和参与丰富、虚构的戏剧情境中释放天性、大胆想象、表达童真,逐渐形成自己的品格并提升审美能力。

  历经18年探索,浙江省温州市第一幼儿园在探索园本戏剧课程的过程中,提出“戏润童心·和美生长”的教育理念,提炼“体验、表达、创作”三大戏剧学习要素,挖掘多元化模块,开发可变式路径,梳理具身性策略。人们常说,儿童有“100种语言”,我们探索基于儿童经验和兴趣的“100种戏剧”,以戏育人,启智润心,打造诗意童年。

  1 多元化模块,丰富儿童自身经验

  基于“体验、表达、创作”这三大要素,结合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幼儿学习特征,我们尝试挖掘多元化的戏剧实施模块。

  三大体验:生活·情境·游戏。“体验”强调的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受、理解和认知,并从中获得经验。我们建立“生活体验、情境体验、游戏体验”三大戏剧体验模块,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与虚拟情境中产生经验、情感的联结和共建。生活体验模块,幼儿以实地参观、社会实践等途径,积累真实生活中的经验,并将其带入戏剧场景中;情境体验模块,是指创设相应的戏剧情境,幼儿深入感受和理解戏剧角色所处的情境,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游戏体验模块,主要以戏剧游戏提升儿童戏剧学习素养。例如,在开展中班戏剧活动“小瓢虫听见了什么”的时候,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关于农场的经验不是很丰富,于是成人带领幼儿去农场进行体验,进一步观察农场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惯。幼儿带着农场认知经验再进入戏剧场景,想象表演“农场里的一天”,将自己的经验迁移到戏剧场景中进行创想。

  三大表达:语言·肢体·符号。“表达”是对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3—6岁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表达正是他们思维输出的呈现方式。我们结合教育戏剧特征,探索“语言表达、肢体表达、符号表达”三大戏剧表达模块,让幼儿运用词汇与语调表达角色情感和对故事情节内容的理解,借助身体姿态、动作和表情等来强化情感表达,通过绘画及手工等儿童表征,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情绪情感的共鸣。例如绘本《两只小猫》,角色鲜明,情节曲折,画面丰富对话少,提供了很大的想象和戏剧表达空间。因此,我们引导幼儿在情节中想象角色之间的台词对话,用语言表达两只小猫“互相嫌弃”“彼此欣赏”等场景,并尝试用绘画表达观点和看法。将个人观点巧妙融合在戏剧活动中,形成了多种情节发展的戏剧表达。

  三大创作:角色·情节·场景。在戏剧创作环节,我们依托角色创作、情节创作和场景创作三大戏剧创作模块,让儿童对戏剧本身有更多的想象和创造。例如场景创作,中班幼儿在阅读绘本《小瓢虫听见了什么》后,对小偷夜盗奶牛的场景产生了表演兴趣,想要建构一个“黑夜农场”进行表演。幼儿分小组讨论农场是什么样子的、要有多大、有几个动物居住点。经过各场地的体验、感受和表达,选择了午睡室的空旷场地,并在“游戏材料超市”中搜集了大型木质积木和半成品材料进行建构装饰,最终在午睡室建构了黑夜农场的剧场环境,并进行情节创作和表演。

  2 可变式路径,助推儿童表达表征

  基于戏剧三大要素下的多种模块,根据儿童不同兴趣、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发展特征以及多样特质戏剧活动等的思考,我们创新可变式的分层实施路径组合,生成性、个性化地推动幼儿用戏剧表达他们的思考与学习。

  聚焦游戏体验的简易式路径。小班幼儿对周遭新鲜事物怀揣着好奇之心,他们倾向于通过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来探索世界,动作成为他们理解事物不可或缺的语言。此外,这一阶段的幼儿展现出强烈的模仿欲望,模仿不仅是他们天性中的乐趣所在,更是推动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与高效方法。因此,在教育戏剧实践中,小班段主要采用体验与表达活动学习模块,形成简易式的实践路径。如在“合家欢”主题活动中,借助绘本《我家是动物园》开展戏剧主题活动,在社会体验活动“爸爸妈妈情绪晴雨表”和戏剧游戏体验活动“全家福”等多元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对角色的典型动作、语言、声音进行探索与表达,开展了亲子戏剧表演“我家也是动物园”。

  聚焦表达创作的线型式路径。中班幼儿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语言表达愈发清晰流畅,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日益丰富。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模仿天赋尤为突出,不仅能够精准地通过肢体动作、丰富的语言以及细腻的表情来塑造多样化的角色,还能赋予这些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因此,该阶段主要采用通过体验丰富经验,进行戏剧创作再到多元表达的学习模块,形成线型式的实践路径。例如中班“动物乐园”主题活动,通过阅读绘本《小瓢虫听见了什么》,幼儿对黑夜场景萌发兴趣,生成戏剧班本课程活动“黑夜舞台建构记”,并通过“游戏体验—舞美创作—剧场表达”的实施路径推进。

  聚焦灵动生成的循环式路径。到了大班阶段,幼儿展现出较高的自主性和社会技能,能通过戏剧表达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创作、表达的线性路径无法满足大班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因此,教师结合戏剧内容,对学习模块做灵活的选择和设计,形成了循环式路径。例如大班戏剧项目活动“新警察故事”依托“故事宣讲表达—生活游戏体验—情节创作—剧场演出”的实施路径推进。

  3 具身性策略,提升儿童未来素养

  基于戏剧三大要素,我们尝试提炼戏剧教学的多种“具身性”关键策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共鸣与情境再现等提升儿童审美感知,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教学策略的引入也增添了戏剧冲突,有利于引发幼儿反思,增强其道德认知与责任感。

  如大班戏剧活动“大猩猩的面包店”,从大班幼儿责任感与共情力出发,教师基于“体验、表达、创作”要素特质,相继采用了多样化策略,幼儿在戏剧活动中具身投入。在体验环节创设“教师入戏”策略,教师运用一顶厨师帽扮演大猩猩,戴上帽子时,就是大猩猩,拿下帽子时,就是教师。通过教师的入戏扮演和出戏展开讨论,共同塑造绘本的角色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达环节,教师再次入戏大猩猩,坐到幼儿中间,抛出“怎么做才有人愿意来买我的面包呢”的困惑,通过“坐针毡”的戏剧策略,所有幼儿均向“大猩猩”进行质询或采访,一起讨论如何让小动物都来买面包。因为有了情境的创设和与角色的共情,幼儿纷纷热情地帮“大猩猩”出主意——“你戴上口罩吧,这样小动物们就不会看到你尖尖的牙齿了”等。最后,在戏剧创作环节,运用“角色扮演”策略,每名幼儿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通过链接不同小动物的特征,变化肢体动作和改变语音语调进行自然创作,以此提高在戏剧活动中的自主性与参与度。

  秉持“每一位都有戏”的教育愿景,我们的戏剧课程实施倡导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力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儿童主动学习”,梳理出了儿童戏剧育人的教学行动纲领:“你先想,我等着;你先说,我听着;你先做,我看着;你需要,我们一起来!”幼儿戏剧不是演绎一部戏,而是通过活动让教师发现儿童、倾听儿童,支持儿童在戏剧中自由表达表现自我,形成健康的品格。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第一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