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四中正青春 桃李芬芳向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古城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就坐落在这样一座有着2800多年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中,以优美的校园、先进的设施、雄厚的师资、文明的校风、优异的成绩蜚声荆楚大地。建校70年来,在“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至善文化”引领与激励下,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善谋·变革中求发展

  1954年4月,襄阳四中的前身——湖北省襄阳高级中学开工建设;9月,伴随着校园的落成,学校在基础教育这条道路上扬帆起航。

  从“湖北省襄阳高级中学”到“湖北省襄樊第四中学”,再到“湖北省襄阳地区中学”“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直至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学校先后数次易名,神韵益彰。从“出人才,出经验”到“以人为本,普遍激励”,再到“发展学校,成就师生”,一代代四中人沉淀凝练出“成就最好的自己,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办学理念和“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至善文化”。

  在“至善文化”的引领下,全体四中人追求卓越、臻于至善,做到身善、心善、品善、行善,善学、善教、善思、善成,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从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中学,到全国文明校园、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北大和清华等知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一路高歌猛进,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集高中教育、义务教育、体育与国际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学。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2020年7月,学校从东街35号老校区整体搬迁至环城南路388号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432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整体规划以“荆楚风华,云水校园”为理念,布局科学合理,建筑新颖灵动;环境优美舒适,条件更加智能现代,实现了湖北省中小学建设鲁班奖“零”的突破,是一方授业育人的沃土,更是一方修业成长的乐园。

  善育·成才中先成人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学校历来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探索形成了以“至善文化”为核心的“七为”办学体系,即党建为核、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文化为魂。学校始终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成人。

  党建为核,就是“为党育人,厚植家国情怀”。20世纪80年代,学校率先在湖北省中小学中开办业余党校、团校,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并探索形成了特色党建品牌——“党员护航·快乐周末”。学校建有红色影院、绿色网吧、周末书吧、环形辅导长廊、心灵驿站等,每到周末,党员志愿者全程陪伴不回家的学生,为其保驾护航。德育为先,就是“立德树人,德行天下”。教学楼命名强调立德树人,综合楼命名突出修身立品,宿舍楼命名寄托美好寓意。智育为重,就是“为国育才,拔尖创新”。坚持管理精细化、教学高效化、评价科学化、办学体系化;遵循规律,科学管理;强基固本,过程激励;学科奥赛,服务选才;以学报国,因材施教;落实“双减”,高效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显成效。体育为基,就是“勤练常赛,强身健体”。坚持举办运动嘉年华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美育为要,就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今的四中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见绿、多姿多彩、有花有果、层次错落,是襄阳市“森林校园”“绿色文明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文明校园”。劳育为本,就是“热爱劳动,重视实践”。除了常规的班级活动外,学校还组织了绿满襄阳植树活动、农田农耕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文化为魂,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走进四中校园,如同置身一个文化世界:党建文化、德育文化、寝室文化、饮食文化、雕塑文化、篆刻文化、石刻文化、木刻文化……

  多年来,学校德育成绩花香满园、硕果累累。1987届校友黄胜捐资千万元,以恩师之名设立“张正林教育基金”,回馈母校;2007届校友鞠彬彬支教贵州深山,入选“中国好人榜”;2007届校友王姗月创立“云毅慈善基金会”,坚持每年为12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2013届校友张梦情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全国7000多人次高中学生提供辅导和支持……尤其是2016届毕业生成立的“大樱桃”公益组织,从2016年的《襄阳四中的日子》到2024年的《花钟》,9年9首歌,生动诠释了四中学子的有情有义和“大美樱花,桃李天下”的初心宗旨。他们的行动就是学校“成就最好的自己,服务祖国和人民”办学理念的美好而贴切的注解。

  善教·乐学中能巧学

  学校认为,好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前提和手段,必须要有名师。从建校之初精心挑选的28名优秀教师开始,襄阳四中始终遵循“高标准选人、高规格育人、高要求管人”的教师引进培养管理原则,逐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无私奉献、成就斐然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655名,其中湖北名师和楚天名师5名,特级教师7名,正高级教师13名,隆中名师26名,高级教师239名,师资力量雄厚;100余名教师获国家、省级表彰和奖励,254人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一等奖,获奖总人数位居湖北省重点中学前列。学校真正成为优秀教师的“集聚地”“发源地”“孵化地”。

  “不教”是目标和方向,必须要有方法。建校70年来,襄阳四中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问题为主轴”的教学原则,引领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突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坚持推进高效课堂,引领教师精心备课、精彩上课、精准练习、精细批阅,形成独具四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精品课堂。

  除常规的课堂文化传授外,学科活动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语文学科开展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赛、原创诗歌赛、课本剧表演赛等,数学学科开展解题赛、建模赛、魔方赛、汉诺塔赛等,英语学科开展英语演讲赛、金曲赛、书写大赛等,物理学科举办摇绳发电、水火箭等活动,化学学科举办晶体模型赛,生物学科组织泡菜、酿酒等活动,政治、历史与地理学科筹划了地图拼接、教具制作、考古探宝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将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活动变得有意思,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善成·达己中更达人

  学校认为,办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道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更好的境界。

  峥嵘七秩风雨路,桃李芳菲满园春。学校先后培养出43枚奥赛金银牌获得者,422名学生获得奥赛湖北省赛区国家一等奖,近万名学生进入理想中的大学。1957届校友熊有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1960届校友郭道扬,其著作《会计发展史纲》填补了中国会计教材的空白;1965届校友梅洁是国家一级作家,先后获得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83届校友刘一君是系列纪录片总导演;1985届校友庞爱民是航天领域的专家;1987届校友刘喆是我国首艘服役的航空母舰辽宁舰原舰长;2005届校友朱师达现任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不仅如此,学校输送的运动员黄秋爽,在20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顺利完成E组难度的“扭掏单臂转体360度倒立”,随后该动作被国际体联命名为“黄秋爽转体”。学校输送的奥运健儿王宗源在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收获一金一银,还有闫子贝、王子凤、莫婉玉等在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上摘金夺银……还有更多的知名校友不胜枚举,正如学校党委书记李静所言:“真正的教育,不是在喧闹中壮大声势,而是在安静中走向未来。70年杏坛路漫漫修远,四中人始终坚定教育自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襄阳四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基地和摇篮。多家权威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成就。

  70年风雨兼程,70年绚丽篇章。站在新的起点上,襄阳四中全体师生员工豪情万丈、继往开来,必将更加团结进取、勤奋务实,向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沿着桃李芬芳的四中之路,弘扬追求卓越的“至善文化”,奔向明天、奔向未来……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校长 刘明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