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一本书,让它成为你自己
读书会21天领读项目不仅是一项读书活动,更是一批有共同志趣的人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因为读书,教师们的思想观念提升了,行为也会逐渐转变,同时还会带动学生爱上阅读。
共读期间,教师们打卡很活跃,每天有两三万字的内容。我想,这是因为教师们被书中温馨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所感染。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读中发现了真正的自己,引发了情感的共鸣,回忆起了自己并不如意的过去,豁然开朗之惊喜与痛悔相伴而来,今后恰当的做法以及自我精神的治愈同时起着作用——教师们通过阅读,既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更发现了一个新的孩子。
书目选择源于对家庭教育的体悟
作为本期读书会的领读者,我之所以选择《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这本书,源于一个现实问题——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学习合作者?
孩子开始上学了,作为孩子的父母也就变得紧张起来,因为大家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从此,如何成为孩子的学习合作者便摆上了“新父母”的日程表。为何我提出“新父母”的概念,因为孩子进入学校后的生活与他们在幼儿期是很不相同的,家长自身、家长与孩子的老师以及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多数父母是完全没有准备的,父母和孩子一样,需要接受训练。因为一次不谨慎、不经意的错误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甚至会抹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这种训练,从孩子上学前就应该开始。
当下,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普遍反映孩子不好管,有的孩子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不少孩子患上抑郁症,有个别孩子竟然选择自杀。根据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以及与一些孩子的沟通,让我感到教师和家长与孩子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无奈,产生了挽救这类孩子和家庭的使命感。
我认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仅仅阅读直接服务于自己教学的专业书籍是不够的,还应该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类、教育心理类、社会情感类的书,在掌握了家庭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理解了一些社会、心理等专业知识和策略之后,会更容易做好教师这个职业,更容易理解孩子、理解家长,与孩子和家长沟通也会变得轻松、顺畅、有效。
《孩子是个哲学家》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的书。全书所描述的那些家庭日常生活场景——抓狂、绝望的父母和顽劣、不可理喻的“熊孩子”之间的斗智斗勇,常常会令为人父母者有似曾相识之感,从而会心一笑。当然,书中也不缺少亲子间的温馨和柔情场面,比如费鲁奇在引言部分讲述的情节——他在一个黄昏抱着几个月大的儿子走在街道上,忽然体验到了生命的宁静与欢愉。也许类似的亲子共处时光都过于平凡吧,反而让我们视而不见,让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生活中充满了神奇与美丽,生命本身便是一个奇迹。费鲁奇所做的,是将生命的本真意义呈现于读者面前,他不是高高在上地以“教育导师”的姿态说教,而是作为一个教育的“失败者”写下自己的感受。
该书讲述的道理很朴素,但蕴含着育儿和生活观念的根本变革。它不仅颠覆了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传授者”和“受教者”角色,而且以孩子作为标尺,来衡量成人世界所忽视甚至丢失的东西,以及对生活观念、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的根本性缺失。
我阅读后,便觉得书中的这个父亲正是我自己。我在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所犯下的失误,不亚于作者本人,甚至更严重。我边阅读边从脑海里蹦出一个词——忏悔,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自我治愈,与我的经历不断联结,以前的错误言行虽然不能纠正了,但是该书作者的育儿故事与观点让我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我可以在今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时有所改善,以此弥补过去的不足。
“写下来”是走向深度阅读的关键
如何让一本书成为自己?这是很多教师都想达到的阅读境界,因为大家想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方法和智慧,并化为自己的观点和行动,但仅仅这样的要求也是很难做到的,更别说让一本书成为自己了。我想通过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论点,引起更多教师参与阅读的兴趣。通过线上讲座,以我的亲身经历和做法,给教师们一些启发,引领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没想到这样的阅读策略,一下子吸引了很多教师,也给我极大鼓舞。不少教师反馈,听后受益匪浅,愿意加入共读行动。尤其是有的教师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就是一个字——“怕”。怕写不好,从而拖延。很多教师纷纷表示,要进行深度阅读,做到持续阅读;进入书本,回到自我;阅读后,写感想。
有的教师由于读书的目的性太强,给自己规定了强迫性任务,更期望通过阅读迅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一本书,甚至是十本书,都不可能立即解决我们所期待的问题。我读书,有时是放空了自己,并没有非要得到些什么、记住些什么,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关键是坚持读下来。每天都要读,再累,再忙,再烦,也要读,哪怕是读一页,读十分钟。阅读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一项强迫性任务,可贵的是坚持。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观点我很认同:“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我自己读书,感觉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下来”。多年来,写作已经化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天的自己是一个身份,晚上的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写作者。
以童为师:触动心灵的真实论点
《孩子是个哲学家》引言中有一段话:“在有孩子前,我经常带着一种优越感和沾沾自喜去观察周围的父母。在我看来,大多数父母笨拙又可怜。我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家,满肚子的心理学知识,很容易就能注意到他们的错误。我背地里批评他们,轻松地甩出一大堆建议,并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但是,当我有了两个孩子后,我谦卑多了。我所有的理论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坍塌了。多次挫败之后,我丧失了自己原来的确信。”
反复品味着这段话,作为教师,我何尝不是有如此的傲慢心理,在教育孩子方面总是“好为人师”。但现实是,我常常被无情地“耍弄”,自己幼稚、无知、虚伪、谎言、牵强等人性的弱点统统暴露出来。
一名参与共读的教师认为,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我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都随着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丰富了。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在生活中,走着走着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孩子会提醒你,你的生活跑偏了。
我们应该诚实地面对自己,书中的这些观点揭示了自我的真相:“我的孩子们向我展现了我所有的小谎言和矛盾不一之处,从前我一直试图通过它们在日常生活的累累礁石中航行。”“当孩子们模仿成人时,他们是好笑的,但是当我们进一步观察便会发现,他们并非那么好笑。我们会意识到我们正在看着自己。”“当我们是真实的,我们也是自然的:我不必不止一次地说某些事情,我们立即能互相理解对方,不必要去解释很多,我们的话总是一语中的。”
对此,一位书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孩子往往会模仿和学习身边成年人的行为和态度。利用这一点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做出良好榜样、鼓励积极行为、提供支持和指导、倾听孩子的声音、培养自信与独立性。
我们经常会居高临下地指责孩子情绪化、拖延、固执……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上早已存在这些不足,是我们在不停地给孩子示范,才让他们学会了这一切。只是我们不敢承认真相、不愿意承认真相,而寄希望于孩子改正你所发现的问题,来彰显自己教育的成功。
所以当我们看见孩子那些所谓的不足时,我们需要敏锐地察觉自身的问题,敢于接受这个真相并思考,是我自己内在的哪些问题没有得以解决,才导致这些问题在孩子身上再次出现。通过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真相,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并以此为契机,与孩子共同成长,帮助他们成为更加健康、快乐和有责任感的人。
该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父母要做一个随时能自我觉醒的人,以孩子为“教师”或“镜子”,这不是说孩子会主动让我们做到,而是要时刻“保持对自我、生活和世界的自觉、反省态度”。觉醒的父母明白: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改变孩子,而在于改变自己。如果一个家庭使足了力气希望改变孩子,那就是一个蒙昧的家庭。而真正觉醒的家庭,是父母不要停止和放弃成长,孩子也跟着一起优秀。当然,这种觉醒需要父母的终身修炼。
在阅读该书与书友的感悟中,我还有很多思考,比如,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多关注孩子的自发生活、放弃角色的可靠保护、孩子解放被拘禁的大人、努力做一个纯真的人等,这些是作为父母或者教师,需要用心反思和学习的,不妨把这本书反复阅读,每个阅读者都会有更多的情感体验。
该书尤其引导我们反思生活中“活在当下”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通过慢下来、不紧张以及全情投入当下,来体验生活的深度和丰富性。活在当下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态度,它要求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欣赏每一刻的细微之美。如同这21天的阅读过程,放下忧虑,全情投入,享受每一个瞬间,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哲学,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和价值。
我喜欢这样慢慢阅读的日子,与一群人一起阅读,互相交流思想,互相欣赏成果。我完成了一次光荣的任务,带领众多教师一起深度阅读了一本书,我们都留下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尤其令我欣慰的是,我引领教师踏上了“如何让一本书成为自己”的阅读旅程。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202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