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专场解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本报北京9月26日讯(记者 高毅哲)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吴岩、王光彦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问答实录。
【关键词】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全国教育大会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请具体介绍一下教育部将如何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这些部署落地见效。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谢谢总台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大家知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作为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部署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这段时间以来,整个教育系统正在全面学习、领会、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推动落实。教育部将深入学习领会并与地方、部门充分沟通,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共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同时,教育部将深入谋划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宏伟蓝图变成路线图,把方向变成方法,并将之有效转化为教育系统的生动实践,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我们常讲学思践悟,首先要学明白、想明白,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要干明白、悟明白,通过不断探索、不断优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牵引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举措,来完成我们的工作。
具体在工作中,从三个方面部署推进。
一是让教育的政治属性更加彰显。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是我们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工程。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让教育的人民属性更加鲜明。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结构、人口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为更有效地让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将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我们将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同时,将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三是让教育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过去十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和进展,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一席。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将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特别是通过启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并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这是我们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将从国家战略需求中凝练重大科技问题,持续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把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机制。大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布局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深入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关键词】
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一些高校调整了本科专业。请问,这些调整背后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的设置?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我来回答一下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我们对本科教育有两个基本认识:一句话是“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另一句话是“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这就说明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里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重要作用。本科教育之所以重要,向上看,它直接连着研究生教育,负责给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毛坯”;向下看,它直接连着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它的标准和方向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向外看,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本硕博)80%是本科生,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决定这个主力军的质量、水平和贡献力。如何办好本科,我们也有两句话:一句话是“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第二句话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教材、实习、实验、实训等,都要集成在本科专业这个平台上。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社会对本科专业都很关心。建设教育强国,本科专业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成色。
现在全国本科高校有1308所,本科专业包括12个门类、93个专业类、816种专业,全国本科专业布点数有6.2万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向大家通报两个数据:12年来,我们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1.2万个。我们开展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今年,我们增设了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应该说是空前的。
下一步,我们将会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的要求,在三个适配度上下功夫:
第一要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首先要深化“四新”建设,这“四新”建设就是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次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关键战略领域,布局新兴专业,扩大急需紧缺专业布点,特别要提高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更加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第二要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今年年初,我们在黑龙江、浙江、河南、重庆、陕西等省市开展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评估,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范围。通过这一举措,积极推进各地结合本区域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实际,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集群,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第三要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我们将以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内涵建设,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专业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正确把握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智育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强化核心素养培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朝气蓬勃、追逐梦想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巩固“双减”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双减”政策自2021年7月出台以后,备受大家关注,请问三年来实施情况如何?接下来会采取哪些持续巩固“双减”的举措?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谢谢这位记者对“双减”工作的关心。“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可以说,“双减”是“小切口,大文章”。
三年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的部署,特别突出强化学校作为主阵地的作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双降双升”。第一个“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度下降,大规模学科类培训无序发展趋势已经基本上得到了遏制。第二个“降”是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下降。第一个“升”是全国20多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双减”前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第二个“升”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应该说,最后实现的是校内的“双加”。具体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扩资源,稳固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基本盘”。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二是提质量,激活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动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推动科技赋能等举措,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确保校内教师能够“教足教好”、学生能够“学足学好”。持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特别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是重实践,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大格局”。全面落实实践育人的要求,深入落实科学教育提质计划,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四是强监管,塑造校内外同步治理的良好生态。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特别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加强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坚决遏制过高的收费和过度的逐利行为。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我补充两点。一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事权,全世界都是一致的,特别是关于学科类培训。二是推进“双减”目的是“双升”,我们要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更好地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