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线 转型升级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40年前,北方民族大学(以下简称“北方民大”)的前身——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应运而生。

  40年团结进取,40年砥砺奋进,40年积厚成势。40年来,北方民大传承因党而生、为党而立、跟党而行的红色基因,始终与党的民族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发扬踏实、坚韧、执着、自信的“骆驼精神”,恪守“团结进取、砥砺成才”的校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了“北方民大速度”,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条件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84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创立到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从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到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一路走来,北方民大人心系国运、求索创新,一步一个脚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在一次次改革创新中增强动力、厚植优势,不断向着更高目标、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北方民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根植宁夏、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办学宗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研究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培养造就优秀干部人才、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

  10年来,北方民大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诠释了北方民大人的责任和担当,谱写了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牢记使命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北方民大所有的工作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学校党委整体谋划,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通过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研究体系、教育体系和实践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不断筑牢学校转型升级之根,不断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之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先后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中华民族共同体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等机构。“我们构建形成了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分工负责、全校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俊杰介绍道。

  健全制度机制。依法治校,制度先行。完善的制度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出台《北方民族大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北方民族大学“十四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规划》《关于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的实施方案》《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建设方案》《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建设方案》等10余项制度和文件。“我们构建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晓说,“当前,根据党的民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我们还出台了正确民族观考核等制度,让这项工作制度更加完善。”

  建立研究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学科和人才实际,加强有组织科研,引导广大教师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近5年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项目78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38项、省部级项目40项。加大项目培育力度,以“定榜揭榜”“挂帅攻关”“委托项目”“公开招标”“后期资助”等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讲、文创等工作,有组织开展学术攻关和决策咨询活动,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100余项,培育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20余项成果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流科研团队是开展理论研究的关键力量。学校聚焦增进“共同性”、强化“融”的导向,依托“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通过整合校内资源、融合凝练,打造了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70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团队,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创新团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冯雪红说:“《北方民族大学学报》设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率先推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笔谈’栏目。目前,共刊发相关文章24篇,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科研处处长穆春阳说:“近5年来,教师在权威期刊和权威媒体平台上发表相关科研成果论文近300篇,7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哲学社科成果奖,4项成果获宁夏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深化宣传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北方民大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把学生培养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捍卫者、实践者。为此,学校党委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办学定位、完善办学理念、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教育体系,全力推动学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加强重点学院和重点课程建设。党委书记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制定《北方民族大学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北方民族大学思政课建设方案》《北方民族大学“大思政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系统谋划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建设。重点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重点课程。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开课数量达230余班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以来,共获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精品项目14 项,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9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项目104项,评选校级课程思政好教案39个。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

  全力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把增进“共同性”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过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谋篇布局,全力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推动民族学学科全面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文理科结构,构建文理兼备、理工融合、以工科为特色的多学科协同发展布局。获批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科学和化学两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民族学博士点、硕士点下分别设立了“中华民族文化研究”“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两个研究方向,着力探索建设本硕博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

  强化实践教育。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系统构建实践体系。目前,打造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共同”主题展、“东归·西迁”主题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中心、宣传中心和民族团结进步长廊等“两展两中心一长廊”,接待陕西、内蒙古、湖北、福建、宁夏等地的150余家单位4万余人次参观学习,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创编的“旗帜”“石榴花开”两堂主题思政课深受师生喜欢,被多家权威媒体誉为“网红思政课”。

  在北方民大,人人都知道“石榴籽”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团从2021年成立以来,依托“道中华”“六进”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万人”宣讲进校园活动、主题思政晚会、主题思政教育系列视频和主题文化教育演讲比赛,面向银川市中小学、高校、社区、乡村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为主题的文化传播活动。通过青年视角,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累计开展宣讲3600余场次,5.7万余人次听讲。

  目前,学校已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从组织领导到生动实践,从干部教师到学生校友……学校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上节节发力、环环精彩。”李俊杰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学校鲜亮的底色,汇聚成凝心聚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勇担责任

  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价值

  北方民大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一大批扎根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的优秀干部人才。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彰显担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牵头组建了贺兰山研究院,成立了数智现代产业学院、电商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大力支持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科研合作,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出台《北方民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实施产学研合作“后补助”项目,对申报科技进步奖并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经费反哺,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奖申报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韩凤兰将粉煤灰无害化和定向选择性活化后用于大面积盐碱化土地改良的做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作物产量,创建了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累计治理盐碱化土地近两万亩。由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秉儒带领的团队,研发基于区域气象、原生地形地貌、生态水文等要素的近自然地形重塑方法和建设技术,开展乡土植物资源筛选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累计近1.6万公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