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共青团工作助力
“大思政课”建设
“大思政课”建设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旨在全面激活育人主体、扩大育人场域、整合育人资源,促进全面、系统、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学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立足共青团工作优势,深刻把握“大思政课”建设与共青团工作精准耦合的内在逻辑与可行路径,切实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强化优势互补,整合校园“大思政课”建设资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积极协同整合思政课与共青团工作的优势资源。通过出版理论研究刊物《梓年青年论丛》提升师生团干科研能力;打造“青凝”“青马”“青苗”“青禾”“青松”等“青”字号团干培训班,邀请思政课教师与团学工作专家授课,加强理论素养;组织开展系列“微团课”比赛等,不断提升师生团干的讲课水平。加强董必武思想研究会、校史研究协会等学生理论社团建设,联系思政课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社团活动。此外,在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尝试使用辩论、现场参观、社会实践等方法,增强实践性;组织遴选优秀青年团干部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协助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参照社会实践团队以小组形式组织思政实践课教学,强化过程考核。通过多措并举,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二、深化“第二课堂”建设,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
“第二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加强对“第二课堂”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进而激发育人动能,提升育人实效。学校结合《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创新,围绕“融通性、创新型、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强化“第二课堂”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管理。
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以思想品行、创新精神、健康教育、人文素养、劳动实践五类课程项目为实施基础,依托“二课”网络管理系统,集中记录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学校将课外活动集中收录于“二课”网络管理系统,对不同模块进行不同比重的赋分,并分必修项目与选修项目两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全方位、菜单式的参考,“二课”系统现已逐渐成为青年学子关注的思政平台之一。同时,下放系统的管理权限,各学院、部门可直接面向学生发布活动信息,就这一功能而言,“二课”系统为学校全面提升“三全育人”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拓宽了校内外活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渠道。综合来看,“二课”系统的建设,丰富了学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平台体系,有效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
三、打造特色实践品牌,用好用实“社会大课堂”资源
如何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结合,关系到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际成效。组织广大青年到社会中去,认识、了解中国社会实际,进而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使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立足工作实际,打造“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明理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厚德杯”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济世杯”系列就业指导活动等一系列品牌实践活动,育人成效显著。突出法学学科优势,法律援助志愿公益服务年均接待案件2000余件,接待当事人3000余人次,服务时长3000余小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湖北新时代丝路青年成长社等团队在深化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之路上深耕不辍。每年组建200余支实践队伍,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开展“读懂中国”系列社会实践,在校、院、班三级团组织的引领下,一批批中南大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
基于“大思政课”建设与共青团工作在思政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上的契合度,高校共青团组织持续推进工作队伍、组织体系、平台基地等优势资源深度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汇聚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强大动能。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年度党建理论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JYJ2024030]阶段性成果)
(陈俊华)
红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
红色校史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兴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奋斗历程,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是中原大学,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一所革命大学,具有丰富的红色校史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校史资源,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有力举措。
一、红色校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逻辑理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红色校史是一代代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彰显着独特的大学精神和文化意蕴,是贴近师生的优质思政教学资源。红色校史能够助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两者存在育人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契合性以及传承建设的互促性。
红色校史与高校“大思政课”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传承红色校史,目的是以文化人,引领学生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报国之志,形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的行动自觉。“大思政课”首先是思政课,具有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学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与传承红色校史具有目标一致性。
红色校史与高校“大思政课”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契合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红色校史与“五史”相结合,其中蕴含的优秀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严谨治学态度等,恰好是“大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红色校史记载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具体实践,相比其他红色文化更具针对性、贴近性,能够缩短学生与红色文化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红色校史与高校“大思政课”在传承建设方面具有互促性。国家教育部门下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因此,将红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课”是其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大思政课”中融入红色校史,引导师生主动学习传承“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基因,也有助于促进红色校史资源的再研究再开发再利用。
二、红色校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推进策略
“大思政课”之“大”,重点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的视野之大、格局之大、体系之大。将红色校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大”字着手全面推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深耕内容,将红色校史融入“大课堂”建设。“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社会实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红色校史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开学第一课、毕业思政课、校史选修课等,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把红色校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经法管学科发展史中的典型案例融入专业课教学,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时,学校将红色校史融入到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充分利用校史馆、货币金融博物馆、希贤岭等身边的红色场域,开展现场教学、志愿讲解、校史故事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知红色校史蕴含的家国情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二是创新方法,将红色校史融入“大平台”搭建。搭建“大平台”是高校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积极搭建红色校史数字资源平台,通过推动校报、校史纸质资料数字化,开展口述校史采集工作,自主研发推出在线阅读平台——“读懂中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书香在线”等,为师生提供海量数字化学习资源。学校积极搭建红色校史课程交流平台,鼓励师生校友倾情讲述校史微党课,并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播,形成红色校史示范课程。学校还积极搭建红色校史研究成果平台,开设红色校史研究专栏、专版,集中展示红色校史研究成果,提高利用红色校史开展教学的水平。
三是激活主体,将红色校史融入“大师资”培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推动红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注重加强教师关于红色校史的理论学习,将红色校史融入到入职培训、主题党日、教师理论学习中,引导教师深入了解校史。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红色校史研究阐释工作,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校史研究,挖掘更多校史中的育人元素,为红色校史融入“大思政课”持续注入新活力。近年来,学校大力扩充“大思政课”教学队伍,吸纳党政管理人员、离退休教职工、优秀校友等进入教师队伍,拓宽校内专业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面,增强红色校史育人感染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充分开发红色校史资源,大力探索红色校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方式路径,推动“大思政课”内容不断更新,逐步拓宽学生视野。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调整“大思政课”建设策略,增强育人实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