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青少年“心灵防护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每当在新闻中看到有青少年因为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而发生自我伤害的悲剧时,都令人倍感心痛。当今青少年面临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包括学业压力、社交问题、家庭变故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多重影响。如何让青少年在面对这些挑战时能拥有更强大的内心,不轻易被这些困难压垮?家校社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关研究发现,心理韧性较强的儿童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自我觉知能力,比如有心理韧性的留守儿童更能觉察到社会的支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韧性需通过家庭支持、学校引导以及社会环境优化等各方的协同努力来进行培养和塑造。

  家庭是青少年活动和交往的最基础环境。面对问题和挑战时,父母除了要为孩子树立正面榜样外,还要建立并维护一个开放、健康的亲子沟通渠道。当孩子遭遇压力事件时,父母要在倾听、理解和陪伴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合理看待压力事件,并努力发掘其中的积极资源。当孩子面对失败时,父母应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勇于面对并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获得成长。比如当孩子在某次测验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父母不要急于责备,而是先给以理解和接纳,可以与孩子坐下来一起心平气和地回顾这次测验,既与孩子共情,肯定他的努力,又与他一起分析讨论值得改进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以温暖的情感支持为基石,让孩子深切感受到,在面对问题与挑战时,他们并非孤立无援,而是有来自父母的支持,这会让他们拥有更多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勇气。

  学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学校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一是打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构建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展有效又有特色的活动,给学生普及心理韧性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二是要完善学校心理咨询相关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巧妙融合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为学生传授应对挫折的有效策略,如目标设定、任务分解与计划制定等,帮助和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三是培养学生具备开放的、有弹性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不要偏执或钻牛角尖,洞察多种可能性,培养他们在逆境中寻找机遇的能力。四是学校还应积极推动家校沟通,构建紧密的家校联系机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和自我认知等内容。还可以通过举办亲子沟通工作坊、心理韧性讲座或抗压能力训练等活动,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社会是青少年无法避免的成长环境之一,互联网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应坚持传播正能量的信息,加强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与协同。如邀请心理学专家、教育学家等,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各种传播平台,量身打造一系列关于心理韧性培养的知识讲座、工作坊和互动课程等。此外,社区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资源中心,为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字、音频或视频资源,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热线、面对面咨询服务等,让青少年在遇到心理困扰时能及时获得专业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韧性主题的相关活动,如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让青少年在同龄人的互动和交流中找到情感共鸣,促进共同成长。

  家校社各方协同配合,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心理韧性,不仅能共同构筑青少年的“心灵防护网”,助力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挑战,更能在长远意义上为他们的人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邓林园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陈沛汶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