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协同力从何而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虽出现向好趋势,但空气与水土污染、资源短缺与枯竭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亟待加强。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建设良好生态文明,首先要在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可从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层面入手,尽早培育青少年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发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主阵地作用
在学校层面上,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应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提高学生的资源环境意识与生态文明素养。可通过学科渗透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各学段全覆盖。
生态文明教育需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将特定的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相关内容融入所开设的语文、生物、地理、道法、科学等课程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或显或隐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归类整理与适当拓展延伸,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既可以丰富学科教学内容,还能助推大概念教学、跨学科学习。通过渗透式生态文明教育,中小学生将受到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环保技能和情感教育。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是生态文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增强其环保参与感与责任感,树立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开放性,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与大自然,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理解、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合理设置生态文明主题,开展一些特色鲜明的活动,如结合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可以引导中小学生通过绘画、展览、废旧材料再利用等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趣味性活动,进而使中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学校还可以逐步探索和创设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社会与环境教育课程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中小学实行分层教学,对应不同年级,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同时,还可以积极采用新时代下的信息教学手段,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来呈现地球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设计出强调自主、对话、体验和探索的教学计划,着力培养中小学生对自然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家庭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家庭层面上,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应注重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从小在家庭中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促进学生从小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生活理念与方式,从而提高其生态文明素养。家长可以从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一方面,家长要成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与补充者。比如通过学校的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协同教育理念,并协助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如参与亲子种植活动、家庭节能比赛等,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实践生态文明知识。家长在生活中可以带领孩子自发实施家庭环保行动或参加社区环保活动,引导孩子在家庭和社会场域中进一步内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并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从资源环境认知、意识到实践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在家庭层面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应注重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环保习惯。家长与孩子具有深厚的情感联结和亲密关系,其言行举止、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生态消费等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润物无声地引导孩子参与环保实践,养成环保习惯。比如和孩子一起节约水电,实施“光盘行动”,进行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优先购买环保产品等。同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关注社会环境新闻,在家庭中分享与探讨最新的环境新闻或事件,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及可能的解决方法,让孩子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社会性;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环保主题的阅读、参观、亲近自然活动等,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在社会层面上,各级政府可以调动和引导社区、企业、机构等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
一是将生态教育基地、环保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学校课外实践的重要场所。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教育基地具备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独特资源,具有深厚的审美和科学价值。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应注意方法,可以通过讲故事、实地解说、主题宣讲或展览、视频、虚拟仿真等方式对中小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环境保护教育。同时,可以与学校一齐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项目、实践活动与课程建设,如设计树木种植、动物探秘、变废为宝等生态项目、研学活动或系统化课程。
二是各社会企业、环保机构等应积极分享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开展更多环境生态主题活动。同时,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组织、自然协会等组织也应开展多样化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认知类活动、实践体验类活动和宣传倡导类活动,创设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与注重环保的社会氛围。
三是社会媒体需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的宣传教育,如大力宣传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青少年参与环保行动的典型事例、重大环境事件与应对措施,以及宣传最新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等。同时,要规避社会媒体带来的信息过载、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增强宣传的实效性,真正帮助中小学生在海量信息中接收到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信息与内容。此外,政府还应当对新媒体平台上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约束力,助力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风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