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7-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预习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

2007年新疆高考文科状元佳伶妈妈把佳伶的学习成功经验总结为“聪明、努力、自觉性”,尤其是她学习的自觉性,简直超出她的年龄。佳伶妈妈告诉我们,佳伶从上小学开始,就利用寒暑假把下学期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而她的父母从来没有要求她这样做。

    新疆同年的高考理科状元王少鹤在谈到学习的秘诀时也说:“我喜欢提前预习新课,课堂上老师讲解时一下就能吃透。学习其实很简单,只要一步一步走扎实,就毫不费力,所以我从来不需要在家里学习,更别提‘开夜车’啦。”

    学习心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都证明,搞好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大量优秀学生的学习实践也验证,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前预习是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共同特点。

    探讨和明确预习的意义,形成课前预习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是解决初中生上课听课紧张、课后做题速度慢、效率低、学习能力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预习是一种超越式的学习。

  (1)预习是超越自己学习能力和已有知识的心理活动。

    学生并不是必须听老师讲课才能学习,自己也能够读懂老师未讲过的课本,学会自己原来不懂的知识。学习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超越,通过预习尝试解决自己原来不懂的问题,使自己有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感觉。其实,只有自己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2)预习是超越老师的学习心理体验。

    吃别人嚼的馍馍不香,听别人唱曲,自己并不能就会唱。一直听老师讲课,自己很难学会学习。老师讲,学生听,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被动的学习很难让人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预习是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方法。

    通过预习,提前了解内容重点、难点和疑点,打好听课的心理基础,不仅可使听课变难为易,而且可以体会到一种超越老师的成就感。

  (3)预习是一种超越课堂的学习行为。

    不少同学仅仅把课堂理解成学习的时间。其实课堂仅仅是学习的一个环节。且不说生活既是学习,课堂前后都应该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提前介入,可以更好地熟悉课堂听讲内容,形成知识的初步结构,打好听课的基础,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

    真正的学习是在课外。自己能够预习了,就会体会出学习的真正意义,就会把学习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就会把课堂只作为学习的一个起点,而把学习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以及各种活动当中。

    2.预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1)预习是一种学习的自我尝试。自己不学一学,很难知道自己会不会学,如果一直跟着老师学下去的话,自己的学习能力就会弱化。

  (2)预习为跟老师学打下了基础。自己预习了以后,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的讲解进行验证和对照,发现自己学的问题,然后进行改正。这样可以跟老师学到真正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发现和解决自己在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学习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

  (3)预习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通过预习,听课,纠正,然后再预习,再听课,再纠正,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地有所改善和提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就会成长起来。

    3.预习可以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听课

  (1)预习以后,自己知道了听课应该听什么。

    没有预习的听课,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分不清重点、要点,抓不住听课的要领,一堂课听下来,往往是一头雾水;课后练习也往往速度慢,正确率低;下一节课更难听懂课,让人感觉学习举步维艰。这样以来,常常是越学越难,越学越累,形成恶性循环。

    预习虽然多用了一些时间,却为听课打好了基础,课听得明白,练习也就好做,效率也高,节省了时间,还可以预习下面的课。这样以来,就可以形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自测的良性循环,使学习有头绪,有感觉,既不累,又有成效。

  (2)预习为听课做好了铺垫。

    每节课都有学习的重点,也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自己的弱势学科,自己先学一些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听起课来,重点就突出了,也就容易得多了。预习,其实也增加了学习的次数。学习次数多一些,学习的效果当然就会好一些。

  (3)预习可以为听课清除障碍。

    一堂课中,新学的内容,其实并不很难,难的往往是以前学得不够好的地方,老师不作为重点讲解,而是一带而过。这样最容易给听新课形成障碍。如果能在预习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提前复习一下新课中自己以前学得不够好或者已经忘记的内容,就会减少听课中的障碍,无论老师讲到哪里,自己心里都很清楚,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新的问题。

    4.提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注意力

    听课时分心,往往是听课没有目标,或者对课程的内容难度太大,不好接受,或者是抓不住重点,听课没有头绪,或者是对要学的知识心里没底,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1)提前预习,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学。通过预习了解了大体内容,明确了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清楚自己的听课重点,会有意识地抓住自己的难点和要点去听。当老师讲的和自己预习的一样时,自己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和自己预习的不一样时,会特别在意地认真听。这样听课始终都会感到轻松愉快,有所收获。

  (2)提前预习,可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有利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完善,也便于在听课过程中及时跟踪老师讲课,前挂后联,形成知识体系。

  (3)预习可以为听课做出预见。有预见的听课是效率最高的听课。通过预习,不仅能知道学什么,也会知道自己会学得怎么样,通过学习来更掌握那些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学习动机会更强一些,听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吃别人嚼的馍馍不香,是什么道理?

    只有咀嚼,才能产生唾液,唾液是帮助胃肠消化的催化剂;只有咀嚼,才能锻炼牙齿,慢慢地就能啃动更硬的东西。别人的唾液进了你的肠胃,你会感到恶心;别人的牙齿,永远不会长在你的嘴里。

    我们日日夜夜的学习和吃饭没有什么两样。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咽下妈妈嚼过的东西;小学时,我们也只能跟老师读写ABC。现在我们已是高中生了,当然不会再吃妈妈嚼过的馍馍;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再指望老师把我们教会,因为,我们的将来也同样不能指望着别人教给我们去看材料和吸收新的信息,而需要自己能够读书,自己能够学习。

    要记住: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