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出自己的教学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姜启贵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感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主观因素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达、知识素养等综合素质。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会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师又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即使教师具有相同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学段、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教学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目前许多学校都存在着课堂教学模式化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化不但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影响了教师特色教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所以收效不大,根本原因在于,其教学改革实验只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的改变,而不注重更新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观念,这种改革往往落入“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化之得

    一是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形下,利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引导、规范、约束是必要的。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基本的套路,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及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可以解决新教师不会教书的问题。二是大面积推行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快速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使没有形成自己特定教学风格的教师快速了解和适应课堂教学。三是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四是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化之失

    一是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特性,从一个角度看是有效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往往有缺陷,不存在万能的教学模式,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会约束优秀教师的课堂生成。二是每一个有个性的教师,都应该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要求所有的老师都一个模式,会限制教师创造性地表现教育思想和教学个性。三是有些教师机械地模仿课堂教学模式,过度设计细节,往往抓住的是形式或枝节,丢掉了重要内容和主干。四是统一的教学模式不但模式化了教师教学的套路,还派生出学生“统一的学路”,看似活跃的课堂活动代替了教师的必要讲解和学生的必要思考,弱化了对知识的衔接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化之思

    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的学科教学有各自特定的内容、方法和教学方式,即使是同一门学科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加之教师从年龄到教学水平的层次差异,教学模式改革也必须因师施“模”、因班选“模”、因生用“模”。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当给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以更多的选择,让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和辨析,只有通过教师的自身体验和领悟,课程改革才能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

    学校和教师不能过分追求统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为完成某种模式而机械地创设,更不能将新课程改革错误地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把改革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只追求表面形式。一所学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被动接受,教研活动就会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模式化教学从长远来看会遏制学校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尊重教师个性、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应鼓励教师求同存异。

    教学模式的僵化运用不利于展现课堂活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节课的开头、结尾、提问都包含着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实践要立足于教师、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倡导面向不同学段、学习内容以及教师个性的多种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不能把教学模式变成一种点缀或形式。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有的学校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固定的教学程序,每节课都按照这个程序去做,认为开展活动就是进行探究式教学,却很少考虑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这种走过场式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体验、感悟都很肤浅。还有些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该讲的没有讲清楚,该听的没有听明白,课堂秩序失控,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拘泥于生搬硬套一种统一的模式,要让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紧紧围绕“让学生会学、好学、学会”这个目标,把自己的优势做强,从而量身定制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