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系读书节:推动教师全员优质阅读
王焰老师(右)、成尚荣老师(左)为“大夏书系读书节”揭幕
2013年“上海书展”现场,在“和孩子一起过阅读的生活”讲座上,朱永新老师和小朋友亲切交流。
大夏书系团队的读书会
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改变教育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日”)。4月23日,从此成为一个与书、与版权、与阅读有关的日子。
阅读关系着人类文明进步、民族文化认同、个体心灵成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目前我国的阅读现状令人忧心,即使是在以文化为业的教育界,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我想,中国教育要改变,除了要在观念更新、课程重建、教学改进这些方面努力之外,还必须在推动阅读上下真正的功夫。
我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阅读。阅读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教育。对于我来说,阅读是贯穿整个生命过程的活动,就像呼吸、饮食一样不可或缺。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么,阅读将决定河流的宽度、深度和方向。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在“下游”阅读,我们应该参与到水源的挖掘和再造之中,因为,水源决定了河流的水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从这个角度说,肩负着育人使命的教师群体自然也肩负着改善整个民族阅读状况的使命。唯有兼具阅读宽度与深度的教师,才可能教出喜爱阅读、擅长阅读的学生。
作为一个出版人,当然也有为社会出好书的责任。一直以来,我把自己的出版理念定位于:将教育的功能在出版领域发挥到极致,帮助读书人、爱书人终身受益于教育,让阅读最大程度地改变教育。
我非常欣赏我社大夏书系团队的一句话:因为阅读,我们与众多教师成为了朋友,与教育结下了深深的情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夏书系不仅做出了一批高品质的图书,也展现了与中国教育同行的情怀。为了引领教育行业的读书风气,大夏书系于2012年启动了“大夏书系读书节”,以更热情的态度、更专业的方式,服务和推动教师全员优质阅读。
我一直相信,阅读可以改变人生,阅读也可以改变教育。我也愿意相信,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热爱读书的教师、学生、家长会越来越多,中国教育的面貌会日益美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王焰)
让教育吹入更多阅读的春风
2012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读书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凤凰台宾馆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焰老师和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老师为“读书节”揭幕。
活动同时举行以“教育·阅读·出版”为主题的三个座谈会,来自河南、四川、陕西、福建、上海等地的20多位教育学者、名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南京当地的部分校长、教师,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职业生活或实践体会,纵论教育发展问题,分享教育阅读经验,探讨教育出版方向。
王焰老师在发言中说:“我相信,阅读可以改变人生,阅读也可以改变教育。所以,尽管这个民族是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但我们依然要努力成为一个读书人,并努力影响身边的人共同阅读。”
为什么创办“大夏书系读书节”
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全民阅读立法”,诸如“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人物”等概念也屡见报端。就教育界而言,一些教育实验项目如新教育实验、生命化教育实验,都把阅读(包括教师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作为最重要的实验内容,有的地方如厦门海沧教育部门提出“书香城市,教师先行”的口号,而全国各地自发的教师阅读组织呈日益增多的趋势。
作为从一开始就与教师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用书品牌,大夏书系怀有这样的出版理念和愿景:根植于中国教育实践的土壤,挖掘一线的教育智慧;普及教育理论,引介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与成果;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提供专业支持和持续服务。用一句比较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符合教师需求,适合教师阅读。从2003年至今出版的460多种图书中,绝大多数都是基于这个价值诉求的。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和教育改革形势,大夏书系除了做好出版本业,还应该在推动教师全员优质阅读上有所作为;不仅要做教师喜欢读、对教师有用的图书,还要参与到教师阅读的现场中去,发现好的阅读活动组织经验,发现优秀的“书香校园”范本,发现更多的“教师阅读推动者”,并通过合适的方式予以传播、推广,辐射越来越多的地区、学校和教师,让我们的教育吹入更多阅读的春风。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大夏书系创办了自己的“读书节”。这既是大夏书系的机遇,也是大夏书系的使命。
忙碌而意蕴丰沛的四月
四月有一个读书的节日、读书人的节日:“4·23”——世界读书日。
这个发起于1995年的节日,亦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世界图书日”。相较于其他同样历史还短的国际性节日,在中国,世界读书日显然更为深入人心。
除了媒体的宣传之故,关键的原因在于,人们逐步意识到阅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文化认同、提升生活品质的意义和力量。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局、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团队,选择在这个有特殊意味的月份,举办不同主题与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月、读书节、读书漂流、读书嘉年华等,或者,在这个月的某一天,启动“阅读年”或某个读书项目。
创办“读书节”之前,大夏书系团队就经常参与各地的教师阅读活动。创办“读书节”之后,这个行动变得更为自觉而日常。于是,在很多场合,你都可以看到大夏书系的身影。
就说今年的4月,大夏书系团队就参与或参与组织了湖南长沙市、祁阳县,河南濮阳县、濮阳市华龙区,哈尔滨市香坊区等地的大型教师阅读活动。他们以策划活动方案、召开教师座谈会、举办公益讲座、专访名师、深入报道等形式,联合当地相关部门,一起推动教师全员优质阅读。
“行政推动”行不行
这些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改革同时带出了很多问题,也使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难解。更新观念、重建课程、改进教学,是当下中国教育必须迈过的难关。而所有这些事情,又都聚焦于教师身上,也就是说,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最终都必须凭依教师去实现。由此,藉由推动教师阅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便成为很多教育行政部门的必然选择。
这里面有一个现实判断:教师不读书是一个普遍现象。确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数据被反复提起:除了教科书,中国人均读书一年不到一本。应该说,在中国的读书人口中,教师这个群体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它被“平均”掉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暂不进行国际比较,不以犹太民族人均读书一年达到五六十本的标准来谈事,单就职业要求而言,教师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读书的群体”。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阅读状况,不管是阅读的数量、阅读的质量还是阅读的结构,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行政推动”便成为一些地方迫不得已的做法。
很显然,“行政推动”隐含强制的、运动式的成分,与读书作为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活动存在内在的紧张。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通过行政的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动教师阅读,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早在2001年,湖南省浏阳市教育部门就启动“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经过13年逐步深入、一步步拓展的努力,全市教师单单共读的图书就达到了45本,很多教师的阅读量都在数百册以上,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得到充实,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得以提升,有力促进了当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并引导了一种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什么是学校?师生目之所及,都有书的存在。”这是浏阳市教育部门领导和浏阳市“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发起人、设计师和建设者陈文老师的“学校观”。可以想见,这也是他13年来兢兢业业推动教师阅读、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的一个真切体会。
2013年10月26—27日,“大夏书系读书节”以“提高教师师德师能专家报告会”的形式在浏阳市举行,参与的教师达到1700多人。有的老师说,刚刚开始时,对这个“工程”是有抵触的,“可能有的人厌烦这种运动的方式”,或者“不觉得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多大帮助”,但大势所趋,只能跟着大家一起走。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读书这件事,不仅“和我有关”,还“对我有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