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贫困的农村地区,山西省繁峙县教育局从课堂教学切入,寻找帮助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贫困地区、教育薄弱地区的课堂改革模式,正是他们近两年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杜悦

    前不久,全国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与研讨现场会在山西省繁峙县召开,教学现场的展示首先从偏远的薄弱学校开始,这令与会者印象深刻。

    “我们就是想让全国的教师零距离地接触我们的真实课堂,为我们教师改进教学把脉,开药方。”山西省繁峙县教育局局长张占羽说。此次交流与研讨活动包括实地观摩、推门听课、专家评课、座谈会、专家报告等多项内容,82节课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13门课。探索出一条适合贫困地区、教育薄弱地区的课堂改革模式,正是他们近两年努力的方向。

    脚踏实地规划改革线路

    张占羽说,他担任教育局长之初,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之后,找出了繁峙教育困境的成因: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给学生许多知识去记,许多习题去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被动学习:倾听、记忆、理解、计算。而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有好奇心或者特殊的学习兴趣,是否能感悟到学习的意义,大部分教师很少去关注。教师课堂授课形式的单一和低效,造成了学生求知欲的低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结果是,教师心急如焚,学生无动于衷、消极被动。在这种状态下,教与学几乎成了两张皮。教师与学生因为缺乏良性互动,大部分教师觉得教学无法出成果,天长日久,变得疲惫倦怠;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厌学现象大量存在。

    在反复对比、借鉴,全面评估课改实验学校的师资、学情的基础上,教育局明确了实施课改的路线图:构建起有体制、机制、有生机活力、健全的学习小组;构建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展示”为基本框架的“整体设计——问题开启——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梳理延伸”的教学新模式;着重在导学案编写、课堂展示、教师课堂点评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课改之初,大部分教师对待课改持等待、观望态度,也不乏一些人有怀疑、抵触情绪。课改要想有成效,教师必须首先高度认同课改的理念,心悦诚服地投身这场变革。经过洗脑式的短时间集中培训,对于课改理念,大部分教师能有大致了解,但最难之处在于无法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帮助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才是问题的关键。

    他们首先试图通过“派出去”和“关在家”两种方式转变教师理念。近两年,繁峙县先后共派出1200余名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在选派外出学习人员的时候,对以往教学成绩比较优秀、课改有抵触情绪的教师优先派出。2013年7月,县教育局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开始每年评选20名“繁峙名师”,每人每年奖励1万元,连续奖励3年;每学期评选20名课改带头人,每人奖励5000元。以此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

     围绕基地校建设,分层渐进推课改

    近年来,繁峙县的砂河中学、砂河二中、彩璟小学、逸夫小学、笔峰小学等一批学校被评为课改先行校或课改基地校,其他学校教师经常去这些学校听课研讨。除了观摩、学习,教育局还经常邀请课改专家、学者到繁峙作讲座,面对面地为教师释疑解惑。全县教改逐渐步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课改之路,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稳步提升。现在他们逐步形成了“整体设计——问题开启——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梳理延伸”的繁峙课堂模式。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以“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景象:小组之间争先发言,积极展示,大胆质疑,教师点拨及时恰当,小组互评认真,课堂气氛活跃。

    课改给繁峙县学校的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认可。此次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与研讨现场会由中国新课程研究院、全国区域课改协作理事会、繁峙县教育局联合举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