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曾经是土坯木椽,房屋低矮,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破旧的操场,破旧的教室,破旧的桌椅,破旧的黑板,连一个像样厕所都没有的甘官、富官、金沙三所村小,通过资源整合,如今已变成层楼林立、绿草如茵、设施先进、设备一流的于洪新城第二小学。
曾经办学条件简陋的解放学校,学生们活动的操场,黄沙铺地,尘土飞扬,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如今,不仅崭新的教学楼里各种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而且新建了拥有400米标准跑道的塑胶操场和设施先进的体育馆,草坪覆盖整个校园,让农村孩子快乐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曾经令外来务工人员最头疼的子女上学难题得到解决。于洪区接收了沈阳市68%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率达到100%。
还有,班班通、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引进区外名校落户……一项又一项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新举措新事物,让于洪区老百姓实实在在共享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丰硕成果。
于洪区政府部门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投入,增内涵,重民生,促均衡。自2011年启动省市教育强区创建工作以来的短短三年时间,于洪区教育实现了完美跨越,并探索出教育在全域城市化格局中高水平均衡发展之路。区领导的话言犹在耳:我区一定会把教育事业视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用良心做好事,用真心做实事,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做成百姓最需要的事。
2011年9月召开的于洪区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创建基础教育强区,打造优质均衡教育”的发展方向,将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到于洪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区领导说,我们将举全区之力,真投入,重实干,不空谈,全面实现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教育成为百姓最实惠的民生工程之一。
为使全区百姓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于洪区高标准规划教育布局,制定总体目标为:全面建成辽宁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验区、沈阳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始终视教育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构建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建成省市基础教育强区。
自“创强”工作启动后,全区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惠及人民群众的奠基工程和幸福工程,从政府到部门、从干部到群众、从社会到学校,普遍形成了办公平教育、办优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理念。
为全面保障“创强”工作的精神传达和部署落实,于洪区于2011年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于洪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于洪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推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具体分工;区政府部门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调度会议,掌握进度,部署任务;由区政府部门教育督导室牵头,区教育部门配合,对照评估细则组成若干工作组,结合“专项督查+定期检查”的管理模式,进行了6轮督导检查,深入每一所学校现场解决问题,全力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为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于洪区政府部门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关键举措,重视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逐年增长。自2011年启动创建教育强区工作以来,于洪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累计达到16.79亿元。
全区新增教育用地16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于洪区将科学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放在“创强”首位,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3.615亿元,完成了新城二小等5所学校的新建工程、杨士中心幼儿园等17所幼儿园的新改扩建工程、丁香小学等14所学校的提升工程、于洪小学等23所学校的“校安工程”。同时,为22所学校铺设了塑胶操场,为13所学校新建了食堂,为14所学校新建了水冲厕所。到2014年末,各级各类学校将全部实现塑胶操场、食堂、水冲厕所。2013年,于洪区政府部门投入了 4100万元,新建专用教室,配齐教育技术装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今年,再次投入3060万元,使区域内学校达到艺术化建设标准。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于洪区百姓切实体味到了教育的惠民功能,也充分体现了“让百姓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优质学校”的于洪教育梦。
于洪区紧紧围绕创建基础教育强区的核心目标,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实现区域现代化发展目标。近年来,累计投入1900万元,完成了43所学校932个点位的“班班通”工程建设;为各校配备计算机、液晶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育教学设备。截至目前,全区教育信息资源总量达4.2T,所有中小学校实现了千兆光纤接入沈阳市教育城域网,并建有不同规模的校园网络系统。
于洪区以沈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为契机,注重科学规划并及时调整教育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深入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成立6个学区,完善学区运行机制,全力构建“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建立大学区教学资源库和名师资源网,实现学区内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全力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在积极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于洪区更加注重软件的提升,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定期开展全员培训,累计投入300余万元,组织岗位大练兵、推荐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进行交流学习等活动,先后完成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66次,培训教师达到4726人次。注重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教育及法制教育,通过思想、情操、心理健康等常规培训,强化师德养成。
通过招聘政府雇员等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充实教师团队力量。采用区域流动、激励支教、顶岗交流等方式,积极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分布,促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深度合作,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充分利用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完善自我、强化自我、提升自我的发展目标,于洪区先后创办了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沈阳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小学、辽宁省实验学校于洪分校和辽宁省实验中学阳光小学;引进新加坡科思达教育集团,开展爱儿坊·乐高“关爱教育”公益项目;聘请沈阳市教育专家王雅茹担任于洪新城第二小学校长。大力加强区内专家队伍建设,2013年,东湖学校李伟华校长被评为市级教育专家。
与此同时,于洪区特别注重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努力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体系,提出“公平教育、公平待遇”的原则,积极主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公办学校就读。于洪区承担了沈阳市6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任务,其人数占全区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比例为64%,入学率已实现100%。
于洪区还全方位完善“减、免、补、助、奖”的贫困生助学模式。仅2013年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535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杂费26.9万元,为高中280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21万余元,为48名贫困大学生发放生源地贷款27万余元。
此外,于洪区还与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合作,成立“沈阳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该校承担着于洪区特殊教育的任务,无条件接收区域内盲、聋、哑、智障、肢残等儿童入学;同时,于洪区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还无条件接收沈阳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身心健康的适龄儿童入学。
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于洪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统筹抓好教育综合管理,优化全区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按照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教育办园为示范,公办和民办教育相结合的高质量普惠制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了以“优质与均衡并进、潜力与活力并蓄”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城区均衡发展的教育模式,实施“学区化管理”,贯彻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均衡理念;2013年,成功加入“百、千、万”全国新课堂教学区域改革联盟,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于洪区不断加大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力度,培育办学特色鲜明的普通高中,提供优质、特色、适应学生多元发展要求的高中阶段教育。56中学深化生本教育改革,把“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成功地引入到学校管理中;170中学实施“导学案”教学,通过特色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效率提升,成果显著。
民族教育,稳步发展。朝鲜族第三中学教学质量始终在沈阳市名列前茅;吴家荒小学积极开展朝鲜族音乐、舞蹈、体育、传统礼仪等民族课程,大力推广朝鲜族服饰、饮食等民族文化。于洪区将建立一所高质量的朝鲜族学校,目前已完成规划、选址。
职成教育、终身教育,务实发展。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适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2012年,成立了“于洪区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发挥于洪区社区学院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于洪区终身教育的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