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学校”开得起来更要办得下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偏远的山区学校,只要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应该保留。在办学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倾斜力度,保障学校顺利运转。 

    ■姜朝晖

    9月1日,湖北恩施龙凤镇大龙潭村杉树湾教学点的谢世魁老师给学生刘欣怡上课。当日是开学第一天,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山里,这个只有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的教学点迎来新学期,6岁新生刘欣怡在这所空旷的学校开始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两个人的学校”应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学校了,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自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以来,我国保留和恢复了一些人数较少的“麻雀小学”,这类学校一般只有几位教师、十几名或数十名学生,甚至只有一两位教师和几名学生。“麻雀小学”是撤还是留,曾经一度考验着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但从目前来看,我国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已日趋理性,那些特别偏远地区的教学点都保留了下来,对一些学校还进行了恢复。笔者以为,“两个人的学校”的开学,反映了教育的人性关怀和对山村文明的坚守。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跟随父母到城镇上学。在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不堪负重的局面下,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因此对一些农村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适当撤点并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也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但十年布局调整也出现一些问题,尤其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家庭来说,直接造成诸如经济、安全、交通等一系列问题。“麻雀学校”的保留或恢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村家庭负担,降低上学途中的安全风险。

    在国家政策调适和规范之后,成效是非常明显的。“麻雀学校”能开办起来,就是有力的证明。但是,还需谨防另一种可能,即确保这类学校顺利开展下去,避免被边缘化。有些地方由于财政困难或领导思维问题,觉得这类学校实在没有保留的必要,但迫于国家政策的压力和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又不敢强拆强并,于是对“麻雀学校”采取消极不作为的态度。长期以往,这类学校办学就会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相比“麻雀学校”开得起来,笔者更关注这类学校能否办得下去。

    且不说“麻雀学校”对于农村文明传承的价值和意义,仅就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言,对这类学校就应该加以重视。从笔者所了解的一些情况来看,“麻雀学校”还存在诸多办学方面的困难,比如基础建设、教学设备、日常经费、师资条件等都存在很大问题。从最近几年央视所举办的“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节目来看,我们一方面感动于这些乡村教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但也反映了乡村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就生均公用经费使用而言,目前的投入是基于“按人头拨款”。对于人数较多的学校,这些经费基本够用,但对于学生人数偏少的乡村学校尤其“麻雀学校”,则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办学难以为继。对于这部分学校,应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笔者认为,对于“麻雀学校”这类偏远的山区学校,哪怕只是“两个人的学校”,只要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应该保留。而且,在办学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倾斜力度,保障学校顺利运转,不仅要开得起来,更要办得下去。(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