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湖泊成为城市美丽眼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高建勋 侯庆

    4月,监测汤逊湖水质;5月,取菱角湖水样到实验室化验;6月,观察墨水湖周边企业排污……这是武汉纺织大学绿色环保协会一学期的湖泊保护清单。今年是该协会成立10周年,从一个十余人的小社团,发展成在籍在册会员达千人的有社会影响力的社团。

    草根社团 蹒跚起步

    2005年夏天,几个环境专业的学生出于对环境保护的懵懂爱好以及所学的一点环保专业知识,在一间小教室里成立了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团体。

    绿协建立之初,会员少,没有经费支持,会员就拿自己的生活费印制环保手册,在大街小巷向路人宣传环保,在街头用自制环保服装开展行为艺术,在寝室收集废弃的饮料瓶出售后作为活动经费,在校园内自发开展“地球熄灯一小时”等环保活动。

    随着绿协在校内知名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加入绿协,然而,此时协会却进入了发展的第一个“瓶颈期”:会员在从事环保活动中,逐渐感觉到了自身的专业基础不足,开展深度环保活动有限,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绿协会员通过废旧图书义卖,筹集到了去洪湖开展环保活动的资金,他们采集了洪湖水样,但却无法进行水样检测和系统专业分析。胆大心细的会员通过校领导开放日将这一困难摆上了该校党委书记尚钢的桌面,“没有社团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建设高品位的社团是建设现代大学的需要。”尚书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尚钢的协调下,以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夏东升教授为主的一批专家学者成为了绿协的指导老师,协会开始依托环境工程学院成长。

    立足湖泊 全力奔跑

    协会资金有了保障,会员都对协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殊不知,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悄降临。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环保方向,协会在水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护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不佳。协会成员为此争论不休,会员间的矛盾也渐渐增多,协会走在了破产的边缘。

    就在协会生死存亡之际,一则“太湖蓝藻暴发,200万人饮水困难”的报道震惊了全国,也深深震撼着协会成员的心。湖北是千湖之省,然而大量围湖造田,却导致湖北省湖泊面积锐减,水质逐年恶化。经过与夏东升教授的协商,协会将环保重心集中到了湖泊保护上。 

    陈鑫宇是绿色环保协会的现任会长,他讲述了自己加入绿协的原因。一次,他和同学到武汉某湖边玩耍,天气炎热,他忍不住把手伸进湖水里凉快一下,结果手火辣辣地疼了两天,这让他意识到武汉的湖泊污染有多严重,也坚定了他加入绿协的决心。

    10年间,社团足迹遍布湖北省7个城市的数十个湖泊。在绘制汤逊湖“绿地图”的活动中,会员每天顶着烈日,将一份份“绿地图”送到村民手中。在“拍摄中国排污口”活动中,会员冒雨沿巡司河畔徒步行走10公里,考察河流水质及河流附近排污口情况。

    专业引领 超越起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而今的绿色环保协会已经不是当初的“草根”社团,10年来,绿协先后承办了中国青年环保组织交流合作论坛、武汉高校环保生存挑战赛等大型环保活动,协会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华环保基金会、湖北省教育厅等项目立项。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激励了会员开展环保活动的信心,学校也专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该社团开辟了活动场地。年初,新到任的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莎莎接过接力棒,成为第三位社团活动指导老师,提出了“社团要由监测走向治理”的发展道路。

    梁子湖周边有8条居民生活排污的沟渠,绿协主动承担起了对排污口的维护工作。会员留下水沟中对污水有净化作用的植物,把杂草除掉,补种上对水污染治理有利的植物。“老师把水沟内生长的植物种类向我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哪些植物对治污有利我们一目了然。”协会成员尹驰骋说。 

    “今年,我们计划成立‘绿色银行’资助贫困学生,培养‘乡村环保小卫士’。”陈鑫宇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