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的减负方案 □ 本报记者 马朝宏 宋 鸽 □ 林 樯 刘 燕
|
2月29日,辽宁省召开“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针对目前学校补课成风、无限制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过多、学校之间比拼升学率等一系列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教育厅、省监察厅、省纠风办联合下发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范》)。
《意见》刚一出台,辽宁省内一片哗然,因为严格规定了学生在校时间,取消了早晚自习,这对于很多靠“时间+汗水”来拼升学率的学校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不知该如何是好。
之前,以山东省为首的多个省市也曾经出台过相似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多年来愈演愈烈,规范办学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也深得民心,但如何才能将这些规范落在实处,切实把负担减下来呢?
减负是一道综合应用题,一道没有现成答案的主观题,它考验着每一位教育人的勇气和智慧。
减负不是减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我们看不到因为一道“减负令”而造成的慌乱,因为他们心里有底,葫芦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文良相信,规范办学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葫芦岛市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而且他们在某些领域已经找到了减负的答案。
前几年,高文良也一直为“负担过重”和“厌学”问题而头痛。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开始反思自己,难道这就是我们给学生的教育?他想看到学生的笑容,他想让学生快乐地生活,至少不要那么“厌学”。
于是,他和校长们一起做过很多次减负的尝试:从作业入手,从降低考试难度入手,从内容到形式逐一做了些探索。然而,一旦学校减少了补课和作业,次生问题就随之出现,比如:社会力量办学和教师课外办班、补课有泛滥的势头;学生放学后流向社会,一时缺乏必要的管理,既有各种安全问题,又有可能进入网吧、台球厅、录像厅等一些未成年人不该进入的场所;家长更是担心学生中考、高考的升学问题。
这样的结果促使高文良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负担?
时间是负担吗?一个学生应该在学校多长时间没有负担?7个小时还是8个小时?不爱学习,就是一个小时也是负担,热爱学习,多长时间都不够。
降低试题难度就能减轻负担吗?降低了难度学生就不去补课班了吗?依然要去的。名额不变,考试不变,想用降低难度解决负担问题,犹如隔靴搔痒。
时间不是问题,量的多少不是问题,难度也不是问题。那什么是问题呢?
经过这样的追问,高文良慢慢得出结论,那要看学习是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发展有利。学习那些只为考试而准备的知识,就是用再少的时间也是负担。假如我们找到了一种让学生爱学习的教育模式,那就不再是负担了。
说到底,减负不是简单的减量,而是要解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学生不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办?”“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办?”“教师教不好,也不爱教怎么办?”等等。当学生爱上学习,当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习自然就不再是负担。
思考至此,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课堂模式,引起了高文良等葫芦岛教育人的强烈共鸣。为什么会有不必要、不合理的负担?因为课堂教学效果差,在课堂上实现不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所以把提高成绩放到了加重学生负担上!因此减负绝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实现课堂的低耗高效,也就是说,减负和成绩之间并不矛盾,而是有机统一的。
让学习成为最有意义的事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作为第一目标来追求,首先解决的就是厌学的问题。在那样的课堂上,学生变成了主角,当学生带着好奇与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时,学习也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葫芦岛市在系统地了解了杜郎口之后,于2009年以南票区为试点启动整个地区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他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实现课堂的低耗高效,让学习成为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最精彩、最有意义的事,哪怕是苦一点、累一点,也就不会成为负担了。
落实在课堂上,第一是激趣,只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奇迹2》里曾经举过一个学生山姆的例子,山姆是一个典型的“差学生”,但雷夫发现,他喜欢美国的历史。自从点燃了他的兴趣之后,奇迹发生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他能找到的每一本相关的书。显然,山姆负担并没有减轻,而是加重了,但也正因为这样,“一个学者诞生了”。
第二是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原来的教学——传授知识,变为导学——指导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唯其如此,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被动,一旦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习就会变成快乐的事。高文良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很小的孩子吃花生,自己边扒边吃,虽然有时候扒的并不是一颗完整的花生,甚至是把花生连皮带豆一起咬得细碎,但却吃得津津有味。于是,很多长辈就好心帮孩子剥,可是孩子反而不吃了。很多人可能没有去细细考虑其中的原因,甚至还有人会责备孩子。其实,孩子剥花生吃,重要的是享受剥花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充满了乐趣,又体现了他的能力。“我想,如果把帮孩子剥花生变成指导孩子如何剥出一个完整的花生,那么孩子一定会更加有兴趣。学习亦如此!与其生硬地把结果灌输给学生,不如在他们自我探究的路上给以指引,只有放手和相信,才能产生惊喜,创造奇迹,未来才会有创新和发展——这也是我们正在呼吁并践行的新课堂!”高文良说。
课改的深入使他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是发展的第一主角,是课堂学习的第一资源,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第一资源。那么,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教育教学的方式要符合生命的属性和特征。学校的一切都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因此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个性,承认学生生命个体的差异,强调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学生管理更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实现自主管理,真正做到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主成长不仅是教学的核心,更应是教育的根本。对此,他们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短短3年时间,葫芦岛市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还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但在一些课改实验学校已经显现出成果。
——学生喜欢学习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展示,学生找到了自信,学习不再是痛苦的事情,厌学和辍学的学生逐渐减少。
——学生学会学习了。家长会上,家长激动地说:“这个方法真好,孩子不但喜欢学习了,还会学习了。”
——学生学会的增多了。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是根据不同基础,给学生提供的营养大餐,也是知识的超市,不同学生都有收获,能够学会的学生逐渐增多,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成绩逐渐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副产品。
该市南票区高桥中学校长游泳多年前就曾经尝试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但一直没能实现,如今,高效课堂改革之后,终于实现了“零作业”。
“两年多的课改之路证明,如果不能形成这样的认识,不管有怎样的减负政策都无济于事。就像有些地方,给学生的作业由地上转入地下,学生的负担反而有增无减。”高文良说。
减负不是将学生推向社会和家庭
《规范》严格规定了学生在校时间,学生放学后流向社会怎么办呢?这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
课改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学生自主。学生自主不止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自主管理,从班级到学校的常规管理再到学校的所有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都要敢于放手和让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从“要我怎么样”变成“我要怎么样”,最终目标是课内带动课外,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向社会和家庭的延伸,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的人,做成长的主人。
南票区邱皮沟小学位于偏远的矿区,学生都是周围农村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以前留作业,他们往往不好好做,不留作业,又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即便是在没有规范办学之前,学生非在校时间的学习、生活和管理都让很多教师头痛。而课改之后,老师们意外发现,孩子在课堂上慢慢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因为第二天要展示,很多学生回到家都会主动学习,根本不用家长“看管”。
南票区高桥中学则有意识地将学习指导以导学案为载体延伸到了家庭。因为学生不住校,所以把预习内容多的学科导学案转移到家庭,争取家庭的预习时间。但这不是简单的负担转移,因为带回家的导学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量也有严格的控制。他们还成立了“乡村自学互助小组”,将学校里的学习小组向家庭转移。这样,既解决了预习问题、自学问题,也解决了学生无人照管的尴尬。“乡村互助学习小组”虽不能完全破解目前的所有问题,但当下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高效课堂强调的是每个孩子的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所以当课堂效率提高了,当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了,学校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学生也会有足够的兴趣和能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在该区兴城一中,他们把体艺工作作为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突破。在运动场上,学生的青春与活力尽情飞扬;美术展览,学生们用独特的视角,创造出别样的个性画卷;一次次精彩的文艺演出表达了学生们对家乡、校园的热爱,一浪高过一浪的“唱红歌,展精神,塑灵魂”比赛活动如火如荼,处处飘荡着师生们嘹亮的歌声,一首红歌就是一堂德育课……当将学校办成多样化、特色化、生活化于一体的精神家园,当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渐渐地,“放学之后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