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岂能带头搞学历歧视
普通企业或用人单位搞学历歧视,尚且涉嫌违规违法,而选调生选拔属于政府行为,更不应该“以校取人”。
■姜朝晖
近日,《2015年湖南省选调生选拔工作相关要求》发布,有媒体对其中存在的学历歧视问题进行了报道。在湖南14个市中,长沙、益阳2市要求考生必须是全国“985”“211”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株洲、湘潭等8个市也对部分岗位的考生提出这一要求,仅有衡阳、邵阳等4个市没有局限于“985”“211”高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历歧视已成为就业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问题。据笔者了解,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上明确要求毕业生出身于“985”“211”高校;二是有些单位虽然没有公开要求,但是在筛选简历时,依据的重要标准便是学历;三是即便给了面试机会,招聘人员在最终录用时依然存在学历歧视问题。
为了破解学历歧视这一不公正现象,2013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到“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人社部负责人在2013年1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反对非“985”“211”高校不招的学历歧视问题。从国家法律层面来看,《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中都有相应的反就业歧视规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立场。
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部、人社部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历歧视等不公正的招聘行为是明确反对的,立场是一贯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强调不能有学历歧视,但在就业市场上,这种取向仍非常严重。如果是普通企业或用人单位搞学历歧视,尚且涉嫌违规违法,而此次报道中的选调生选拔属于政府行为,更不应该“以校取人”。
选调生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对我国政府遴选优秀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但是,作为政府部门行为,公然以毕业于“985”“211”高校为标准招聘选调生,搞起了学历歧视。虽然有很多人认为“985”“211”高校的毕业生整体素质较好,但是非“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未必不如他们。实践和历史表明,我国的非重点大学同样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以为,对学历歧视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好表率,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影响就业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应该在一种开放的、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不管是“985”“211”高校毕业生,还是普通公办高校甚至民办高校、成人高校毕业生,都应有同等的就业机会。招聘工作要做到合理合法、程序公正,无论毕业生出自什么学校,都应“不拘一格降人才”。限定毕业生出身的做法,不仅侵犯了众多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也陷入了人才唯“出身论”的误区,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