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远看()有色,近听()()声。春去花还在,()()()()惊。1.补齐诗句。2.谜语中出现了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分别是:()——()()——()()——()3.所描述的景物有()、()、()、()。4.谜-一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文史常识/2019-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听从──违抗 诚实──虚伪 承认──否认
高兴──伤心 起劲──没劲 简单──复杂
容易──困难 熟练──生疏 准确──错误
温和──严厉 暴躁──温和 近处──远处
气愤──欢喜 粗心──细心 美丽──丑陋
洁白──乌黑 高兴──痛苦 宽阔──狭窄
新款──陈旧 兴旺──衰败 团结──分裂
敏捷──迟钝 危险──安全 常常──偶尔
幼稚──老练 含糊──清楚 严重──轻微
茂密──稀疏 光明──黑暗 微弱──强大
杰出──平庸 恶劣──良好 灿烂──暗淡
特殊──普通 异常──平常 简陋──豪华
诚意──假意 理屈──理直 拒绝──接受
惩罚──奖励 迟延──提前 示弱──逞强
好心──恶意 破碎──完整 酥软──坚硬
炎热──寒冷 诚实──撒谎 仔细──马虎
聪明──愚笨 空虚──充实 伶俐──笨拙
狭窄──宽阔 晦暗──明亮 勇敢──懦弱
宽容──严格 表扬──批评 一向──偶尔
善良──凶恶 寂静──热闹 聪明──愚笨
穷苦──富裕 精致──粗糙 健康──虚弱
忧虑──放心 糟糕──精彩 潮湿──干燥
喜欢──讨厌 危险──安全 寂寞──喧闹
奴隶──主人 紧张──松弛 统一──分裂
繁荣──衰败 精致──粗糙 权利──义务

  • 近义词使用技巧:
            语中的近义词,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
             精心选用近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恩格斯在悼念马克思时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叶圣陶的《春联儿》这样写:“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有一天就死了。”
    唐弢悼念高尔基又是这样写:“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会的创造和拥护者,出身于劳动阶级的作家马克辛·高尔基,在莫斯科逝世了。”
            上面各例同样表达生命的终止,用词各不相同。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恩格斯选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点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叶圣陶写老俞的小儿子,用了一般说法“死”,表达客观发生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在悼念高尔基时,唐弢选用富有庄重色彩的褒义词“逝世”,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悼念。
             自然,“死”的近义词许多。有的富有口语色彩,其中有的含有褒义,带有惋惜之情,例如:老了、走了、光荣了、去见马克思了;有的含有贬义,带有憎恶之情,例如:断气、挺腿、完蛋、翘辫子、见阎王。有的富有书面语色彩,也有褒贬义分,例如,含褒义的有:逝世、去世、谢世、长逝、永别、殉职、殉国、牺牲等;含贬义的有:毙命、丧命、暴卒等。有的语词只能用在皇帝诸侯身上如:薨、崩、驾崩、宾天等;有的只能用在僧人身上,如:、涅盘、坐化、圆寂;如用上道士身上升天,得道,成仙了等。
    可见,近义词十分丰富,要使表情达意十分贴切恰当,不能不精心选用。

  • 考点名称:诗词鉴赏

    • 古代诗歌:
      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①绝句:
      近体诗的一类。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七言绝句。
      ②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共8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③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 小学诗歌鉴赏要点: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
      1.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动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音韵铿锵,且“敲”字有声音,以响衬静,突出了居处的僻静。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或写人物的动作行为,或写周围环境,或直抒胸臆,将诗人遭受一系列深创巨痛之后的茫然若失、凄凉、悲残、悲戚的情怀,全面准确地刻画出来。同时读起来又有韵律感。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所以单独列出。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写出了秋叶在风中飘零而下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诗人绵延不尽的愁思。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2.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锦瑟》《无题》等。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宫》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亲切,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常用的概括诗歌语言特色的术语:
      生动活泼 机智辛辣 长短结合 舒卷自如 奔放流畅 词采瑰丽
      言浅意深 简练流畅 言简意赅 音韵和谐 简洁幽默 用语警策
      隐含哲理 用语工丽 用语精妙 一呼一应 自然天成 语丽情悲
      言近旨远 含蓄蕴藉 音节响亮 通俗易懂 明白如话 朴素自然
      通俗精练 古拙淳朴  清新明丽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分析诗歌意象
      1.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物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诗词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
      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2.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意义: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征蓬、归雁—思念(思乡)
      流水—时光流逝   梅花—傲视  南冠—囚犯  松竹梅 — 高尚情操  大海—开阔
      古迹—怀古伤今   小草—平凡、生命力顽强或弱不禁风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如:“鸿雁遍野”“哀鸿遍野”即指百姓流离失所  白衣苍狗,
      又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 
      吴钩—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莼羹、鲈脍、莼鲈秋思—思乡之情  
      双鲤—书信 
      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隐居生活 
      碧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  
      苌弘化碧—梦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折桂—科举及第 
      怀桔—孝顺双亲  红
      叶—以诗传情 
      红豆-相思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咏絮—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三、辨析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物、事、画面)抒情
      3.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4.托物言志
      5.借古讽(喻)今《石头城》《乌衣巷》
      6.通过典故言志《锦瑟》
      7.渲染
      8.移情化
      9.对话表现人物皎然《寻陆鸿建不遇》
      10 .以小见大
      11.侧面描写(《风》)
      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
      13.虚实结合
      14.点面结合
      15 .一语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6.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象征
      19.通过想象(梦境)来表现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迢迢牵牛星》《鹊桥仙》
      20.明贬(褒)暗褒(贬)
      21.赋、比、兴
      22.重章叠唱(《秦风.无衣》)
      23.对比
      24.类比
      25.反复
      26.动静结合(《山居秋暝》)
      27.衬托(正、反)
      28.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9.以静写(衬)动
      30.以乐景衬哀景
      31.以哀景衬乐景
      32. 拟人
      33.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方法点拨: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

      四、把握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