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老师——满树()的花儿□那是我们的()□()您时时把我们()□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二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词语的结构/2019-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举世瞩目  望而生畏
49. 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50.描写说的成语:直言不讳 真心诚意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推心置腹 绘声绘色
51.带有“龙”字的成语: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画龙点睛 车水马龙
52.首尾同字的成语: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53.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鹤立鸡群
54.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日三秋 一步登天
55.表示稀少的成语: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寥寥无几 屈指可数 铁树开花 百里挑一
56.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57.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58.描写友情的成语: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亲密无间
59.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闭月羞花
60.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无懈可击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61.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62.描写骄傲的成语:孤芳自赏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63.描写谦虚的成语: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64.描写学习的成语: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65.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66.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67. 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68.说明知事晓理方面:日积月累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发奋图强
69.描写美的景和物:美不胜收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70.描写花的成语: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71.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悬崖峭壁 锦绣山河
72.含有“云”字的成语: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73.含有“水”字的成语: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水乳交融
74.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75.描写花草树木: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76.描写日月风云: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皓月千里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77.【含有夸张的】: 地动山摇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震天动地 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78.【含有比喻的】:呆若木鸡 心如刀割 光阴似箭 胆小如鼠 挥汗如雨 视死如归
79.【形容战争的】:
(1)胜利把握大: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胜券在握、成竹在胸;
(2)面临绝境:背水一战、一决雌雄、穷途末路、日暮途穷;
(3)气势大:气贯长虹、直捣黄龙、浩浩荡荡、千军万马
80. 【形容时间的】:
(1)快: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岁月如流、稍纵即逝;
(2)慢:一日三秋、度日如年 如隔三秋;
(3)宝贵:尺璧寸阴、一刻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寸阴
81.【颜色】 :
红:灯红酒绿、花红柳绿黄:人老珠黄、黄粱一梦
青:青云直上、青梅竹马白:不分皂白、白手起家
黑:黑白不分、近朱者赤,近默者黑;
紫:万紫千红、姹紫嫣红橙:橙黄橘绿
蓝:蓝田生玉、青出于蓝;
灰:灰心丧气、灰飞烟灭、万念俱灰
82.【祝福】: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
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
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
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
83.【、含“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
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84.【描写语言的】
(1)语言流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2)语言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娓娓动听
(3)语言不生动: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张口结舌
85.【寓言故事类】: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画地为牢杀鸡儆猴 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
86.【历史故事类】:
完璧归赵(蔺相如)三顾茅庐(刘备、项羽、张飞)负荆请罪(蔺相如 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七步成章(曹植) 四面楚歌(项羽)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十面埋伏 杞人忧天 南柯一梦 程门立雪
87.【神话故事类】: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88.含有贬义的成语:自私自利、口是心非、狼狈为奸、阴谋鬼计、阳奉阴违、丧家之犬、
89.含有褒义的成语:舍己为人、奋不顾身、拾金不昧、赴汤蹈火、万古长存、舍生忘死
90.表示意志坚决的成语: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 愚公移山 心如铁石
91.表示有恒心的成语:   持之以恒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铁杵成针
92.形容考试:冥思苦想、东张西望、抓耳挠腮、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左顾右盼
93.形容工作认真的成语: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勤勤恳恳、聚精会神、废寝忘食
94.描写态度和蔼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合声细语、笑容可掬、笑容满面
95.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
96.表示有把握的成语: 胜券在握 成竹在胸 稳操胜券十拿九稳
97.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非同凡响、凤毛麟角、鹤立鸡群
98.描写人很有精神: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精神焕发、
99.形容做事情有把握的:稳操胜券、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十拿九稳
100.形容没有退路的:穷途末路、日暮途穷、走投无路、山穷水尽

考点名称:标点符号

  •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