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爬树的男孩尼古拉斯·保罗(英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九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记叙文阅读/2017-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14分)
爬树的男孩
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选自2012年第4期《微型小说选刊》 谢素军译)
小题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
⑴拉瓦利用        
⑵安德烈利用        
小题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⑵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小题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2分)⑴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
⑵示例:安德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每小题1分,理解合理即可)
小题2:(4分)⑴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每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21*cnjy*com
⑵“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每处1分,答对两处即可)
小题3:(2分)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根据揣摩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小题4:(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示例: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第二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2分。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3~4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四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5~6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


小题1:试题分析: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这里依据人物,写出人物的事件,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并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2)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前文中为战斗做准备的内容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了解常用的心理描写手段,明确该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此处学生根据语境揣摩人物“自责、内疚”心理 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这里学生根据“线索”、“内容”、“象征主题”等方面谈出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