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八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 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
(1)湖中人鸟声俱        (2)日更定矣
(3)湖中得更有此人      (4)
小题2: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 时 欲 下 一 语 描 写 不 得。
小题3: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标点变化之后语义上的区别。(2分)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小题4: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景方法的不同。(4分)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小题6:《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4分)①消失  ②这  ③怎么  ④居住
小题1:(2分)此 时︱欲 下 一 语 描 写︱不 得。
小题1:A更能表现出天与云山水上下一白的效果。
小题1:(每点1分)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小题1:《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小题1:《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A句表明天地间万物皆白茫茫一片,效果更鲜明程度更深,B缺少这种效果。
小题1:这里应理解衬托的特点和作用,在这里能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更能衬托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学生表述合理正确即可。
小题1:了解白描写法的写景和生动形象的写景的不同特点,学生能表述正确即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对两篇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的比较,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