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14分)秋颂罗兰(1)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2)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3)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七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14 分)
秋 颂
罗兰
(1)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2)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3)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4)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5)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6)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7)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8)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9)“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10)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11)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小题1: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3分)
小题2:作者笔下的秋除了“明澈”外,还有些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小题3:本文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较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4分)
小题4: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2分)
小题5: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树、日、云、风、雨(3分)
小题2:飒爽。透彻与洒脱。“闲”与“逸”(3分)
小题3:《秋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对不追名逐利人的赞美(2分)《天净沙?秋思》对秋的伤感 ,对家人的思念。(2分)
小题4:总——分——总(2分)
小题5:那些取得了“成功”,却把“功名”看得很淡的人(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3、5、7、8几段开头句子,从中找到所写景物的一个词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即可作答。描写景物的文章,分述的文字常常有一总写句点明所描写事物的特征,阅读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也要学习这种层次分明的写法。
小题2:
试题分析:8、9两段是在概括秋的特点,抓住两段的文字,从中选中说明秋特点的精彩的形容词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有关问题的文字信息比较集中,易于阅读分析。阅读文章,要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阅读的问题指向哪里,就必须对文章的层次作一分析,弄清总写分述的内容,对解答阅读问题很有帮助。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想到《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描写秋的句子,再与作者的“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之类的描写比较,意境情感立现纸面。
点评:本题不难,两文描写的特色都很突出,易于比较分析。这个题出得好,同题异文,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表现不同的情感,这样比较阅读,是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很好的训练。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先总地赞美秋天,铺垫感情基调,然后分述秋天各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美好,最后又总结秋天的特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结构特点很突出。总分总的结构,是很写者所采用的,它的好处是,作者思路清楚,文章层次分明,易于让读者读到作者所写的内容。这种结构是文章的常见和基本结构,写作时要多多学习。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段中的文字即可理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决为不计名利,甘于淡泊。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最后一般中作者赋予秋的人格形象突现于文字,易于理解。散文,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由自然物写社会写人生,使文章意义更深刻,文意更丰富,韵味更足。多写散文,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