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⑵,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⑶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⑷,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⑸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登金陵-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对联/2018-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⑴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⑶欲把西湖比西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⑸三山半落青天外,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⑹遥望洞庭山水色,                         。            刘禹锡《望洞庭》
⑺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诗经·氓》
⑻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⑼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⑾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王勃《滕王阁序》
⑿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⑵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⑸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⑹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⑺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⑼足以极视听之娱 ⑽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⑿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点:(1)萧萧—箫(2)翼—冀,彩—采(3)淡妆浓抹—浓妆淡抹(4)疏影横斜,浅—潜(5)青天—青山,白鹭—白露(6)螺—骡,白银—白玉(7)言笑晏晏—谈笑,宴,信誓旦旦—兴,蛋,眈(10)陌—末(11)坠—堕(12)唯—惟,注意“焉“的笔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⑴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⑵,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主要考查你对  对联,连词成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对联连词成句

考点名称:对联

  • 对联定义: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 对联的特性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严肃性和游戏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3、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 对联的种类与样式:

    一字联
    墨(对)泉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独角兽(对)比目鱼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