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10分)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两盆海棠花给宝玉,遂起“海棠社”。每个人都起了一个-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对联/2018-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两盆海棠花给宝玉,遂起“海棠社”。每个人
都起了一个封号。李纨当社长,迎春和惜春当副社长。(《红楼梦》)
B.葛朗台虽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
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己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欧也妮? 葛朗台》)
C.馒头庵的老尼托王熙凤解决一件事情:李衙内看中了金哥,但是金哥已许配给守备之子,两家相争,老尼请王熙凤让守备家退婚。王熙凤趁机索要了三千两银子。(《红楼梦》)
D.索漠城人都盯着葛朗台的遗产,如果他去世,欧也妮将是唯一的继承人。有一天适逢
欧也妮的生日,追求的人都赶往老葛朗台家。傍晚时,守财奴的侄子夏尔来了。他一
身时新装束,摆出巴黎人的派头。他令欧也妮大为倾倒。(《欧也妮·葛朗台》)
E、薛蟠借贾政名义叫宝玉出去,让众人非常担心。晚上,薛宝钗听说宝玉回来了,便过来看宝玉。恰看见黛玉进去。待她到时,正好丫鬟之间斗气,借口宝玉吩咐不许开门让她吃了闭门羹。(《红楼梦》)
小题2: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 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
宝玉为什么扬言要赶走晴雯?后来他们是怎样和好如初的?请简述。(《红楼梦》)
(2)“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互相遗赠。”这是德·蓬风在他与欧也妮签定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其目的何在?结果如何?(《欧也妮·葛朗台》)
选第(   )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E
小题1:(1)晴雯跌折扇子,又不接受宝玉训斥;袭人来解围时,晴雯又加以讥讽。(2分)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宝玉高谈阔论“爱物”的道理,晴雯便说自己喜欢撕扇子;宝玉拿扇子让她撕,两人大笑,和好如初。(3分)
(2)德·蓬风把这一条款作为婚后欧也妮独居的条件,目的就是在欧也妮死后能得到她的全部财产。(2分)可是,他没有得到欧也妮的遗产,当他当上代表索漠的国会议员之后仅仅八天就死去了。(2分)根据婚约,他的财产连同他两位叔叔的遗产都留给了欧也妮。(1分)


小题1:D“追求的人都赶往老葛朗台家”改为只有两家人有资格去老葛朗台家。E.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调。
小题1:此题考查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与理解,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简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学名著阅读(10分)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主要考查你对  对联,连词成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对联连词成句

考点名称:对联

  • 对联定义: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 对联的特性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严肃性和游戏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3、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 对联的种类与样式:

    一字联
    墨(对)泉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独角兽(对)比目鱼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

考点名称:连词成句

上一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恭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高一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故有所启焉-高二语文